2017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设计.docVIP

2017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伏契克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括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正确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企盼。 【教学方法】 1、利用工具书解决行文中的生字生词。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自主、合作探究文本的要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死,对于怯懦者来说,具有无比的威胁力量。然而在英雄们面前,它却是那样地简单、平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英雄在临刑前写的文章。 二、资料助读 1、作者及背景: 伏契克(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文艺评论家、作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深切地感受到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18岁就加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了维持生活,他兼做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后来,他被党指派为文艺与政治评论刊物《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 1939年3月,希特勒法西斯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留在布拉格坚持地下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于1942年4月不幸被捕。法西斯残酷地毒打、折磨伏契克,又卑鄙地引诱他投降。伏契克在惨无人道的刑讯日子里,在随时有被拉上绞刑架的危险处境中,仍然不忘战斗。他用铅笔头在一张张碎纸片上写下了震撼人心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向全世界人民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罪行。1943年9月8日,伏契克被希特勒匪徒残酷地杀害于柏林的庞克拉茨监狱中。他的名字和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将永垂青史。《绞刑架下的报告》从1945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成86种语言,鼓舞着全世界革命人民争取自由、正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斗争。 2、解题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它揭露了法西斯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描述了狱中难友的坚贞不屈和团结奋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本文选自第一章“二十四小时”。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3、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形式,(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一绺(liǚ):头发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 濒临(bīn):临近。 鼾睡(hān):熟睡而打呼噜。 敞开(chǎng):打开,大开。 无济于事(jì):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 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3、在捷克英雄群像中着重写了哪些人? 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4、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第二部分着重描绘老爱国志士约瑟夫?贝舍克的英雄形象,赞美爱国者之间深厚的战斗情谊。第三部分叙述自己以对敌顽强斗争的实际行动鼓舞难友和同志,显示坚贞不屈的斗争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研读课文 1、课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从-------到----------只有一天,作者经历了哪些事情? 答:1942年4月24日晚差五分十点到1942年4月25日晚差五分十点。(1)被捕。(2)遭受严刑拷打。 2、“我”被捕的原因是什么?我能逃脱吗?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答:从文章 “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和“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两句中可以看出,正是“不谨慎的行动”和“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才导致我和其他同志被捕。 从文中“秘密警察已经站在窗下,用手枪瞄准了房间。”“如果我开枪,那也于事无补,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等句子可以看出,不可能逃脱;虽躲在门后,开枪还会被杀死。 “晚啦!……正是这样的!”从这些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作者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同志,把同志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同志,这体现出作者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我”被捕后遭受了几次毒打?分别在文中哪些地方? 答:“我”遭到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共有五次。 第一次是一被捕就遭受接二连三的几乎要了命的拳打脚踢。(2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