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世纪30年代正是标语口号式的作品充斥文坛之际,“差半车麦秸”这一鲜活形象的出现使读者耳目一新。那么究竟谁是“差半车麦秸”?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认识一下这个会说话的“哑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差半车麦秸》。
二、介绍作者
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料到(就采取行动)。
6.指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
(2)环境: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农村。
(3)情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由得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对主人公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点着灯我睡不惯。啊,你抽烟吧!”):写“差半车麦秸”初到部队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可是他对于集团生活渐渐习惯了”到“他就受了沉重的枪伤了”):写“差半车麦秸”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坏习惯,不断进步。
第四部分(从“一个月色苍茫的夜晚”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英勇战斗,光荣负伤。
三、精读感悟
(一)倾听课文朗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差半车麦秸”出场之前,课文先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外号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阅读课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这“差半车麦秸”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么怪的绰号?他为什么离开“我们”?他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游击队员们为什么还这么想念他?等等),也是为了说明“差半车麦秸”给队友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前面的叙述为后面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2.“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
初到游击队时给人的感觉是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小说通过这几件事来表现,当“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游击队?”他说:“为啥不加入呢?你们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他有着朴素的民族感情。为了节省一点香油,弄出了乱子,表现了他的质朴、善良和愚昧。他认为,干革命总可以为自己捞点好处,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牛绳这件事表现了他有着自私的观念和习气。
“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他改掉了说土匪黑话的恶习,习惯了“同志”这个称呼,从有些胆怯到主动要求当探子。从一字不识到会认三十个字,最后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3.“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差半车麦秸”在本文中具体指什么?
“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
4.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各是什么?(即本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小说的环境和故事情节)
本文塑造了以“差半车麦秸”——王哑巴为代表的游击队员的形象;小说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上;本文主要说明了“差半车麦秸”的成长经历。
5.作者塑造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
说明在日本不断侵略的情况下,人们的反抗精神被进一步激起;说明日本侵略者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必然的。
6.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从“捻、看、闻、品”这些动词我们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对土地的眷念,也表达了他的质朴及对和平的向往。
(2)“‘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发亮。”“他吃得又快又多……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这两段话读起来是有点令人恶心,但又非常真实,表现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举止粗俗,不讲卫生。正是这样的农民,在革命队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锻炼,成为出色的革命战士。
(3)“在我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
这个细节把“差半车麦秸”的质朴、憨厚的特征表现得很充分,表明了他慢慢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称呼,只是开始时显得有些不习惯,先试探地叫一叫“同志”。
(4)“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地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他费尽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穷的农民来说,他是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当地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共21张).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