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清情节,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心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心自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尊重他人的个性。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志贺直哉的资料,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猜谜语:
青青蛇儿满地爬,蛇儿遍身开白花,瓜儿长长茸毛生,老君装药要用它。(打一植物)谜底:葫芦。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跟葫芦有关的一篇课文——《清兵卫与葫芦》,学完后,同学们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出示课题《清兵卫与葫芦》。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介绍作者
日本小说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所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相继问世。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台风》《早春的旅行》《寂寞的一生》《灰色的月亮》《被腐蚀的友情》等。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志贺直哉小说集》。1910年,作者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清兵卫与葫芦》就反映了这一主张。
4.读准重点字词的读音
5.理解字词的意思
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乖觉:机警、聪敏。
三、精读感悟
1.这篇小说的情节性(故事性)很强,故事情节都按照一定的模式运行: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请大家按照这个模式,把文章的情节主线理清。
(1)发生——展示矛盾
A.清兵卫对葫芦的态度如何?父亲、老师是如何看待清兵卫痴迷葫芦的?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和客人喜欢什么样的葫芦?
清兵卫痴迷葫芦,但是父亲和老师觉得他是没出息的孩子。清兵卫喜欢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很周正,很平常的。父亲和客人喜欢又长又大,奇特的葫芦。
B.在文章的发生部分,作者往往要展示矛盾。文章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文章在故事发生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两组矛盾:一是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老师的不理解之间的矛盾;二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和世俗常人眼光的矛盾。
(2)发展——矛盾向前发展
(3)高潮——矛盾爆发
A.矛盾的结果怎样?
第一个矛盾的结果:葫芦被砸。
第二个矛盾的结果:葫芦被卖了六百块。
B.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但是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请阅读文章的高潮部分,说说作者安排了几次摇摆,摇摆的作用是什么。
①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②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幸亏教员只管训斥,没有注意到葫芦。
③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作用:造成文章情节的跌宕起伏。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完成填空。
清兵卫对葫芦的确有非凡的(鉴赏力)。很容易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批判大人们的(粗暴),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3.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深层次主题,是什么?
(1)清兵卫爱什么样的葫芦?大人们爱什么样的葫芦?
(参见“发生——展示矛盾”部分)可以说,清兵卫的爱好代表一种自然和美。
(2)清兵卫的生活状态怎样?他与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关系怎样?
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共21张).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14张).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pptx
- 2017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ptx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