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9 爱莲说 1.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号濂溪,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主题解说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清廉正直、坚贞不渝的美德,鄙弃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重点聚焦 师:作者是如何赞美莲的美好形象的?,生甲:妙用衬托手法。全文先后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和自己的爱好相同的人。,生乙:作者以花喻人,三种花象征三种人: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青劲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译文】君子讲调和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讲调和。 【感悟】真正的朋友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当然 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多 非常 沾染污秽 美丽而不庄重 认为 少 yí lián fán yū xiè yì zhuó lián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填空。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居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三: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挺立的样子 清水 亲近而不庄重 听说 中间贯通,外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8.用课文原文回答。 (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香远益清。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政治4.2《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课件.ppt
- 2017秋统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pptx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史前人类》学案(含答案).doc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共34张).ppt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案(含答案).docx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共31张).ppt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学案(含答案).docx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共43张).ppt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学案(含答案).doc
-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学案(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