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环境污染危害与东莞市的应对保护
目录 目录 1、人类社会十大环境问题 2、中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3、东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4、环境保护要“三足鼎立” 5、企业对环保的责任 6、污染物减排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东莞市的环境保护战略 环境基本国情: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物质化特点 长期以来GDP的增长依赖于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 中国GDP增长率>9%; 2009年GDP占世界GDP的8.5%,但消耗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43%、34%和52%。 煤炭消耗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1%; 石油消费量的1/4靠进口; 世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 我国的水、大气、土壤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迅猛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仍呈上升趋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5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5亿吨 实际城市生活垃圾估算为1.95—2.22亿吨 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率20—30%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上水平较低 以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问题为例 大气复合污染机制的概念模型 主要大气化学成份与时间和空间尺度 东莞市环境问题 三、东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十一五”期间,东莞市在经济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基本遏制了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上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全市工业聚集了全球价值链上低层次的生产技术与机器设备,形成了劳动力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的产业格局,粗放式地利用廉价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承载不堪重负。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依然以粗放增长为主。 2010年,全市三大产业比例为0.3:51.5:48.2,制造业仍然是我市的重要经济引擎,工业结构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依然严峻。探索建立减排倒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2、水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形势依然严峻 “十一五”期间,随着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并投入使用,东莞运河、石马河等内河涌的水质得到改善,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水体污染中生活污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市内河涌污染类型仍以有机类、氮磷类为主,呈现出典型的复合污染问题,另外,由于区域间相互影响,跨区水污染问题突出。主要饮用水源东江东莞段有些水质指标,如氨氮、总磷等,某些水期、某些断面的监测值已经接近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限值,存在恶化的趋势,情况不容忽视。东莞运河水质近两年虽有明显改善,但仍受到中度污染。市内其他内河涌水体发黑发臭的现象并不少见,加快推进内河涌的全面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此外,由于我市目前尚未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常规监测,地下水资源及水质状况不明,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环境管理,是保障饮用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3、煤烟型污染基本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显著。 当前,城市总体空气质量尚好,SO2、NO2、PM10等各项常规空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煤烟型空气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但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土地裸露率增加,扬尘增加,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居高不下,以氮氧化物浓度超标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型空气污染日益凸现,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日趋突出,城市光化学污染和细粒子污染严重,已经发展到以生产性污染和消费性污染为主的区域大气复合型污染,灰霾天气时有发生。 4、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低,资源化水平不高。 工业固体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处置现象严重,废旧电器缺乏专业处理设施,无序收集和简单拆解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部分地区仍以简易填埋为主。危险废物、严控废物等固体废物的污染风险趋势加重,处理处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处理规模仍需扩大。 5、资源瓶颈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全市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急剧扩张,资源瓶颈日益突出,尤其是人口的膨胀和用水需求的增长,我市人均水资源逼近严重的缺水线,城市供水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特殊的行政体制导致了资源分配与保护的区域利益矛盾,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