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 的 宋明理学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A识记三教合一的背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的基本内容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B理解理学兴起的背景、理学的概念、格物致 知的含义、理学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C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求理方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课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主张 本课难点: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哲学 1111111111思想、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导学提纲第一部分“基础梳理” (15分钟) 认真的男生(女生)最帅气(美丽)!! 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1、西汉时“独尊”的儒学到了魏晋时为何受到了宗教的挑战?这反映了儒学的什么缺陷?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异同点? 3、宋明理学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各位同学围绕“议”环节的三个问题,自由展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1)汉武帝以后: (2)魏晋南北朝时期 (3)隋朝时期 (4)唐朝时期 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 一、三教合一(背景) 1、汉至唐儒学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二、程朱理学(内容) 1、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2、程朱的思想主张: 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源 方法论: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天理=道德(三纲五常) -----理学的发展 三、陆王心学(内容) 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本源 “心即理也” 方法论:知行合一、致良知 类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同 世界观 哲学范畴 道德观 实质 异 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 哲学范畴 认识论 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同属唯心主义思想 都主张克服私欲,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外在的“理” 内在的“心”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朱子学派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积极性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消极性 维系封建专制,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 束缚了思想,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向近代化发展。 四、影响: 五、特点: 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道教的部分思想,建立起一个体系化、思辨化、哲学化的儒学新体系。 1、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出现危机,佛、道迅速传播,主要原因是 A、儒学从此走向没落 B、社会动荡不安 C、统治着提倡“三教合一” D、佛、道学说对人民具有麻痹作用 2、理学家认为把握“理”的方法( )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 3、朱熹和王守仁对“天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doc VIP
- 部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人要有自信 教学设计.docx
- 风险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ppt VIP
- 2018秋九年级英语全册 10分钟课堂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grammar focus-4c)课件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ppt VIP
- 2024年秋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Bridging Unit3 Section A.pptx
- 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ppt VIP
- 肺微波消融临床护理要点.pptx VIP
- 机器人学机器视觉与控制 MATLAB算法基础.pdf VIP
- 2025年大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docx VIP
- 艾莫迅modbus转以太网_4串口服务器_RS485-ETH-M04_v1.0.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