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雨巷》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教版高中《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肥城六中 李 峰 我说课的题目是戴望舒的《雨巷》,课时一课时。基于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把握: 一、教材 鲁教版的教材,是按单元主题组织文本的,它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审美性。《雨巷》放在了第四册《美的真谛》这一单元,是一首节奏性很强的新诗。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任务。 二、教法 新课程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应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美的意境,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由于高一学生的诗歌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的难点是象征手法在诗歌中运用。 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把握象征,体会诗人情感之美。 (2)反复诵读,感受雨巷意境之美。 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所感知的基础上,使用探究学习法能激发学生热情,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我准备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学法上,学生则采用诵读法和探究学习法学习。 三、过程 1课前预习 通过教辅材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导语 由古诗词中包含“丁香”的名句导入,这样就把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本课音韵美的把握。 我是这样设计的:唐李商隐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也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诗歌中的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撑着油纸伞跟随戴望舒走进江南的《雨巷》,去逢着一位丁香般的姑娘…… 下面,我准备分三步走,完成本课: 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意象,体会情感之美。 课程标准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地构建文本材料。 所以,我通过以下两个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愁怨、忧愁、凄清、惆怅、迷茫复杂的情感世界。 (1)、学生自读课文,全诗哪几节是具体详尽描述“我”心目中的“姑娘”的?她是怎样一位姑娘? 这一问题,基本涵盖了诗歌的2至6节的内容。学生通过诵读,讨论,探究,然后回答问题,能逐渐明白这姑娘是哀怨、彷徨、冷漠、凄清、迷茫的,为后一问题,这位姑娘是作者理想的象征做铺垫。 这种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这一象征意象的认识。 (2)、重点研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让学生自读后教师提问:对比这两节,请同学们找出不同之处。学生对比后就会发现,结尾重复了开头,但把“逢着”改为“飘过”,然后继续诱导学生探讨这一改动,反映了作者怎样一种心理特征。 结合背景,通过探究,以及老师的点拨,学生也就明白了大革命失败后作者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茫心境。同时也明白了这位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飘渺的、难以实现的,由“逢着”改为“飘过”,更反映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境。 通过以上两个大问题的学习,点拨,学生大体能明白诗人的感情基调也必然是“愁怨,凄清,惆怅,迷茫。” 第二步,整体把握 ,配乐诵读,感知音乐之美。 我也准备三步走。 第一小步,播放濮存昕版的配乐《雨巷》,让学生聆听感悟; 第二小步,自己做一次示范,配乐诵读。点出音韵上叠词、复沓、押韵手法; 第三小步,学生配乐诵读,激发学习诵读现代诗歌的热情。 第三步,探究主旨,感知意境之美。 探究:《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小结:戴望舒的《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这种意境之美,确实把握了现代诗歌的精妙。 四、板书设计 《雨巷》戴望舒 感情之美 音乐之美 意境之美 五、作业布置: 背诵《雨巷》并将《雨巷》改写成一篇500多字的散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