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 5.1 小鼠肝炎病毒 属冠狀病毒科。自然宿主為小鼠,也容易感染裸鼠与免疫缺陷小鼠。可引起多種型式的病症,發病時無症狀或昏睡,皮毛粗剛,厭食,或有神經症狀。傳染途徑依不同型分为飞沫传染或經口傳染。 控制方法1. 清除受感染的族群 2. 利用剖腹产防止污染 3. 杀死所有新出生的小鼠,停止繁殖,成鼠至少隔离6-8個星期,如此聚居地裡的病毒才可以完全消除。 * 5.2 仙台病毒 屬RNA病毒中的副黏液病毒科第一型。可構成小鼠最常見的呼吸器官疾病,通常不會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而多呈潛伏性感染 。 臨床症狀:皮毛粗剛,呼吸困難和發生氣管囉音。 預防及控制:避免讓感染進入動物房內,定期對供應商作健康狀況監視,隔離。 * 5.3 小鼠肺炎病毒 天然宿主:小鼠、大鼠和倉鼠。屬於副黏液病毒屬的肺病毒。小鼠常見的感染(感染率 50%),通常無臨床症狀。 病變:引起慢性鼻炎,間質性肺炎。 控制:使用剖腹產及良好的環境障壁。 * 三、细菌性疾病 特点 沙门菌病 支原体病 巴斯德杆菌病 * 1. 特点 引发此病的细菌可分为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动物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三大类。 其中,后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易被忽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对此病一般不主张治疗,因为药物不能根除感染的病原菌,而使治愈的动物成为新的传染源。 * 2.沙门菌病 实验动物的沙门菌(Salmonella)病为人兽共患病,主要由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 2.1 病原学 沙门菌属革兰阴性短杆菌,无芽孢、有鞭毛、能运动。该菌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凝固半乳糖,不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在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 * 2.2 流行病学 传染源:携带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野鼠、苍蝇、动物粪便及病鼠等。 传播途径:粪便污染垫料、饲料、引用水后,经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大鼠、小鼠、豚鼠、兔。 * 2.3 症状与诊断 主要表现为摄食量少和腹泻,急性爆发型可导致动物迅速死亡。 根据症状及细菌培养鉴定可诊断。如果能从动物体液、组织、器官中分离出该菌,说明该菌已在动物体内广泛播散。 严防野鼠,防止苍蝇、粪便污染,隔离和淘汰病鼠、病兔。 * 3.支原体病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菌形体、霉形体,是一群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微生物。它可引起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人类发生有关疾病。危害实验动物的支原体有肺支原体、溶神经支原体、关节炎支原体等 * 3.1 病原学 支原体属革兰阴性,高度多态且大小不一,无细胞壁,仅在细胞质表面有3层细胞膜;在合适的琼脂培养基上可以形成约0.5mm直径的荷包蛋形菌落。 * 3.2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携带病原体或已经患病的小鼠、大鼠。 传播途径: 带菌母鼠舔仔鼠,气溶胶传播,经污染笼具间接接触传播等。 易感动物: 小鼠、大鼠。 * 3.3 症状 肺支原体可引起化脓性鼻炎和慢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时并发中耳炎、内耳炎引起实验动物“歪头病”,患鼠头斜于患侧转圈走,提起鼠尾使之倒立,患鼠身体迅速旋转;肺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可致死胎或不育。 溶神经支原体导致小鼠旋转病,可出现头部震颤、身体翻滚等症状。 关节炎支原体主要侵袭大鼠,引起多发性关节炎。 * 四﹑寄生虫疾病 实验动物寄生虫按寄生部位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原虫﹑蠕虫)和体外寄生虫(昆虫)两大类。 * 1. 特点 动物寄生虫的种类繁多,感染较为普遍,且难以根除; 既影响动物的质量,干扰实验结果,又威胁饲养和科研人员的健康; 寄生虫病不像细菌或病毒性疾病可在短期内造成大批动物死亡,而被忽视。 * 2.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又称毒浆原虫病,为人兽共患体内寄生虫病,由袭地弓形虫引起 * 2.1 病原学 袭地弓形虫依其不同发育阶段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猫的体内,而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则只出现在终宿主猫的体内。 * 2.2 生活史 猫吞食含弓形虫包囊的动物组织或成熟的卵囊后,包囊内的滋养体或卵囊内的子孢子即进入猫的消化道,并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繁殖,经裂殖子、配子体、配子、配子生殖等有性繁殖阶段后,产生卵囊。卵囊随粪便排除,在外界环境2-4天发育为成熟的感染性卵囊。部分弓形虫包囊内的滋养体,随猫的淋巴、血液到达全身组织器官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部分滋养体在宿主组织器官内形成包囊。 * 2.3 流行病学 传染源:终末宿主(猫),中间宿主(小鼠﹑大鼠﹑家兔﹑豚鼠﹑地鼠﹑犬猴和人)。 传播途径:实验动物和人误食含弓形虫成熟卵囊的食物,或含弓形虫包囊的肉类和乳类,即可发病。 易感者:猫、小鼠、大鼠、家兔、豚鼠、地鼠、犬、猴和人。 * 2.4 症状 实验动物和人的主要病变是在肠道、眼、心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