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理化生]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T课件.ppt

[高一理化生]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理化生]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T课件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结构 标本用干冰(液氮)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 1、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或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嵌入 在其内部,或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知识闯关:第一关 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表面积增大。变形虫能做变形运动。下列各项中,与这些现象有关的是 ( ) 细胞膜的生理特性 知识闯关:第二关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 ( ) 知识闯关:第三关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这一特性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4、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 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 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反映了膜结构内外则不对称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 的 3、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磷脂双分子层 镶在 嵌入 横跨 运动 六、复习小结: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由 组成;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得出:膜的成分是 和 ;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脂质分子是 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观察下得出: 的三分层结构; 5、1970年,用荧光标记技术证明:膜具有 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 模型。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课堂反馈 C 2、异体器官的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 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主动运输 D 选择透过性 B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 糖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 A A B C 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恭喜你,答对了!再接再厉! A 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 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C 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D 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性 恭喜你,答对了!再接再厉! *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 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交响。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 …………… 没有你,我一个小小的细胞会是何等模样!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人物: 实验: 结论: 资料一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世纪末 1895年 欧文顿(E.Overton)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 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非脂溶性物质 脂溶性物质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一事说明: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胆 碱 磷 酸 甘 油 脂肪酸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胆碱,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头部为亲水的,尾部为疏水的。 CH CH2 CH2 O C=O CH-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O CH2 O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 CH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ˉ N + (CH ) 3 3 O O O=P ˉ O 头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