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docVIP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一)   “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8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2015“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有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1元钱要挥动手臂300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1000元,就要挥臂30万下!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   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87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22位“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票。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吴锦泉清晰地记得,他是1958年8月8日入党的。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1990年,吴老退休。闲不住的他,拾起了19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龟”(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磨剪抢刀。“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20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吴锦泉的磨刀功夫那是没说的,出名后,他收费更低了。老人说,我现在有点名气了,不能靠这个多赚钱。   吴锦泉一直生活节俭,但有一颗热心助人的慈善之心,为帮助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在邻村的另一位慈善名人——修车老人胡汉生的引领下,吴锦泉决定将磨刀的所得捐给社会。   2008年,吴锦泉夜里从广播里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开始将他修车的储钱罐倒在桌上,仔细数过,1元硬币902枚,5元纸币20张,共1002元。第二天一早,老人骑着自行车,几经周折,找到市红十字会募捐点。只听得“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从布包里倾泻出来。他对工作人员说着说着流下了泪:“四川受了难,我是一个党员,今年80岁,还能挣钱,就捐给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雅安,此后几年,千里之外发生重大灾难,吴锦泉都会将爱心送出。只靠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他,多次成为南通第一位通过红会向灾区捐款的市民。   “锦泉一元爱心社”、“磨刀老人”微基金,在吴锦泉的慈善精神感召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有人来到老人的磨刀摊前,磨一把刀给出100元,请老人代为捐款。老人总是记下姓名住址,让红会开出票据。作为南通市年龄最大的红十字志愿者,老人的“粉丝”遍布江海大地。   “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   昨天上午,在磨刀老人家中,和我们拉起家常的他特别像一位邻家大伯。他告诉我们,他的生活其实蛮有乐趣。有空还养养鸽子,种种菜,日子过得有滋味。   谈起慈善这个话题,老人家颇有心得。他说,我觉得慈善就是三句话。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捐款不在多少,献出爱心就好。慈善途径很多,人人都可行善。   从北京归来,吴锦泉又回到熟悉的生活轨道。回家第二天,就推着自行车出去磨刀。   吴锦泉最近的一次捐款是在春节前。市二院为表达敬意,给老人送来的2000元节日慰问金。第二天,老人又添上1050元,捐给了二院慈善基金。老人说:“谢谢你们,我生活得很好,请将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些年,吴锦泉陆陆续续捐出近5万元善款。在来通拍摄吴锦泉专题片的央视导演闫大众眼里,近年来总捐款累计近60亿元的曹德旺的慈善力量和吴锦泉是等重的。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屏幕上,感动中国栏目组为吴锦泉老人写的颁奖词跃入观众眼帘。   “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与吴锦泉对话的白岩松动情地说,“南通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发现这位老人在你家楼下,无论你想磨刀的或不想磨的,请关照他的生意。因为帮的不只是他,帮的是他想帮助的更多人。”屏幕内外,热烈的掌声一同响起。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二)   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4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这位心怀大爱的老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