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会转型期的企业员工压力.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社会转型期的企业员工压力

浅论社会转型期的企业员工压力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周莹 指导老师:王大江 摘 要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员工压力 压力管理 Study on the pressure of employees of social transition Majo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udent: Zhou Ying Supervisor: Wang Dajiang Abstract Key words: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整体性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 社会革命、社会变迁、社会改革都可以看作社会转型的形式。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社会分化在加速,即社会结构构成要素或构成部分的种类明显增多,数量迅速扩大,社会结构形式多样化以及功能专一化。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长期以农为本缺少变化的农民群体首先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或正在转化为农民工人、农民个体工商者、农民私营企业主、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农民企业家。随着农民从业的多元化,不同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差别。在城市,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职业分工的加快,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导向下显著分化,原来的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群体内部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别,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生社会群体迅速诞生。不仅如此,我国社会的大分化在社会个体的微观层面上表现为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成员间异质性的增大,大社会群体层面上整个社会正在由过去封闭的身份群体结构不断向多样化的职业群体、利益群体结构转化;在社会组织层面上,不同类型的社涣组织权力与责任的分工及其功能日趋专一化,各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出来;在社会不同区域层面上,沿海与内地地区差距的扩大以及各个地方的利益在分化。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规范体系、观念要素也不断趋向复杂化、多元化。 ?社会成员流动加快。随着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社会位置(职业、职位等)大量增加,利益差别拉开,开放度增大,为社会成员流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动力和途径。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成员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由公有制部门或单位向非公有制部门或单位流动,第一产业劳动者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西部内地向东南沿海及经济特区流动,乡村人口向小城镇、大城市的流动,低收入、低社会地位的职业向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职业流动。 ?社会矛盾与摩擦在增加。改革以来,旧体制不断肢解,新体制处于建立之中,新旧体制并存必然会产生结构性冲突,集中表现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冲突,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社会的不断分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利益群体和阶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成为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势必在不同的利益主体间产生广泛的矛盾与冲突。社会规范作为社会结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往往慢于社会结构实体要素(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转化,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出现新旧规范的冲突与脱节,社会规范滞后于实际社会生活。随着思想领域的解放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分化使各种亚文化不断产生出来,新旧价值观念、中外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 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的调整、信息的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直接影响着人类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过高的工作压力会给个人、组织、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员工个人看,过高的压力会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给生活质量造成现实威胁。从组织、社会看,过大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社会的 经济 发展。据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由工作压力所引起的无效生产已占到一个国家国民收入总值的20%。Cartwright和Boyes(2000)估计,在美国60%以上的工厂缺勤与工作压力有关。美国估计每年工作压力的成本在20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由此可见,工作中过度的压力会使员工个人和企业都蒙受巨大的损失。近来一系列的相关调查,都显示我国企业的员工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家》杂志对252位活跃在中国商界的企业家调查显示,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财富》中文版联合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对1576位员工所做的调查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其中21%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极大。在2004年我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有35%的人有较高的情绪衰竭,只有38。8%的人情绪衰竭程度较低或者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