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一点随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的一点随感

美的一点随感     陈锟 P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艺术家总是痛苦的,他会发现自己常常处在一种两难境界:一方面,对美的直觉使他坚信,美是形而上的概念,是不可剖析的。而在另一方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又促使他催促着他把一切事物都从形而上的奥林匹斯之峰上扯下来,毕竟凡是皆有原因——这种根本观念的斗争完全可以将一位智者逼疯。当然,如果我们坚持理性的观点,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或许可以试着解一解这个节。 首先我们应当相信,美与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究其原因的。因此我们有权利问“美是什么?”如果我们摆脱偏见,真心诚意地不再仰视美,那么便会发现,实际上我们在相当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美”:比如,不仅有视觉上的“美丽”,还有味觉上的“美味”,既有行为上的“美德”,又有心灵上的“美好”。与其便利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于我们的祖先对美含义的滥用,我们更愿相信,这恰恰反映了人们的潜意识对美的认识。因为,如果在这种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美,我们发现美总是与那些能引起人的愉悦感的事物紧密相关的。因此如果某件事物能让我们感到愉悦,那么它就是美的。 当然这里的愉悦是指生理上的一种满足感,与厌恶感相对。是一种比快乐与痛苦更基本的感情。当你为《红楼梦》痛苦流涕时,当你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而不寒而栗时,你是否依然为此回味无穷, 喜爱不已呢?这就是愉悦感,因而即便是悲剧,也可以是美丽的。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美是纯粹主观的事物。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类事物(如各种大家的作品、八大菜系、各种美德等等)能赢得绝大多数人美的认可呢?这将把我们导向另一个问题,即“是什么决定着人们对美的评价?”我们不妨先从比较具体的美着手。 我们当然不会把一只眼睛两张嘴的脸蛋称之为沉鱼落雁。毕竟谁都会为脱离现实的事物感到不安;很多人也不会把飞蝗或者地虫归为山珍海味。初到江南的北方人甚至会为无面可食而害出病来。这仅仅是巧合么?也许,我们能找到更自然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美”只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从经验世界中养成的习惯。自小我们便天天瞅见两只眼睛一张嘴的常人脸蛋,也只吃酸甜苦辣的地方口味的熟食,这些都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了通过愉悦感与厌恶感区分的不同模式。而这种模式又随着大脑的发育而相对固定下来,最后形成了我们对美的标准。这就不难理解人们常常会为自己的口味坚持一辈子。当然每个人的所处的客观世界是相同的,这导致了我们对美的事物总能形成一个笼统的共识。 对于更高层次的抽象美,没有理由认为上述讨论就不再适用。为什么我们对和谐与对称如此向往?难道不是因为在自然界中,人是对称的,动物是对称的,植物也是近似对称的么?也许你对美妙的黄金数感到神秘,这难道不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就遍布着黄金分割么?的确,正是这些对世界的最原始的经验构成了我们对美最原始的标准。而当我们逐渐长大,逐渐获得完善的理智时,我们将这这种原始的美的直觉不断推广到抽象的世界:当美进入语言邻域时,就催生了诗歌;当美进入书画领域时,就催生了艺术;而当美进入逻辑的邻域时,就催生了数学与物理。因此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无论对于视觉,味觉,还是行为,归根结底,美只是来自于由经验积累产生的习惯而已。 现在,美终于从奥林匹斯之颠落到了地面,我们也可以坦然地接受对美丽事物的解剖了。事实上,美是分层次的。当我们专注于一朵鲜花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作为一朵花的美;而当我们专注于其中的细胞,甚至更细微的结构(背后的物理规律)时,则看到了另一种抽象的美。虽然有的艺术家认为把鲜花揉碎成一堆细胞,它的美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在另一方面,有的科学家则坚信,世界上只有剖析到极致的基本规律才是真正的美。这只能说明他们对美的经验积累是不全面的。无论是达芬奇还是爱因斯坦,高境界的大家总是既欣赏流云彩虹,聆听高山流水;又专注于E=mc^2这些和谐与对称的物理定律。睥睨万物,而与世俗处。 当然,我们对美的观点依然是不成熟的,还望看官指正! “恐怖”的《格尔尼卡》 严格对称的泰姬陵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