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中山大学的科研活动
中山大学的科研活动
????中山大学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教学、科研基础好,人材多,力量强,近几年来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是中山大学所属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之一,它的成立经教育部批准,接受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的财政资助。“基金会”是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倡议成立的,并担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中心”在目前阶段是学术研究的管理机构,它审核中山大学的研究项目申请和接受基金会资助。现在它资助的学科暂定为理论物理、数学、人类学和古文字学。随着基金会拨款的增加,将逐步资助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的申请项目。研究项目的资助经费包括研究资料费、召开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出版学术著作、研究人员薪金津贴等费用。“中心”设有秘书协助主任进行日常工作。“中心”将由基金会资助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出版研究简讯,与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交流活动。
????基本粒子理论研究 中山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1978年成立基本子粒子理论研究室)1957年以来,对基本子弱相互作用、解析性和对称性等问题进行过一些研究工作。1974年开始,主要进行关于规范场理论的研究工作。该室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合作,对规范经典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关于非阿贝尔规范群对偶荷(磁单极)问题》、《非阿贝尔规范群中的磁单极()》《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类粒子解》、《关于非阿贝尔规范群的对偶负荷问题》等一系列学术论文。这些工作研究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总体拓扑性质,系统地导出一定类型的磁单极解,并导出类粒子解存在的特定条件,阐明了由位形空间到规范群内部空间的映射和磁单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工作和国外同类工作大体在同时进行,所用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对粒子相互作用基本理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这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李华钟、郭硕鸿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局1980年科技成果二等奖。《经典规范场理论研究》(主要参加者: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引力物理研究室 人类对引力的认识经历了以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为标志的两个阶段。目前,人们致力于新理论的建立和新的更精确的实验检测。引力波探测是中心的一环。中山大学的引力波探测研究始于1973年,1978年成立引力物理研究室。1983年列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研究机构。开始以陈嘉言副教授为首,主要从事韦伯(WEBER)型引力波探测器的建立工作。1976年至1981年,“引力理论和引力波探测研究”列为国家科委科技重点项目。1981年,第一台两吨室温引力波探测天线初步造成。1982年4月,陈嘉言在研究工作中殉职(注),卢文、胡思科继续主持此项研究,经过改进,完善了天线检测系统,正式投入运转,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低温引力波天线进行符合探测。同时,新的一代低温天线正在建立中。
????目前,该室天线灵敏度达1/100KT。可检测天线的最大振幅为10-14CM,达到世界上同类天线的第一流水平。该室先后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并于1979年和1982 年两次参加国际GROSSMANN会议,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注;香港物理学会为纪念已故陈嘉言副教授为引力波探测研究所做的贡献,鼓励后人对实验物理学的研究,集资设立陈嘉言纪念奖,每年一次授予中山大学物理系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者。1983年已授予中大物理系胡思科、管同仁等4人。
????亚毫米波物理和技术研究 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亚毫米波物理和技术研究室于1979年成立。研究室在林贻堃教授领导下从事亚毫米波物理和技术的研究,进行亚毫米波激光、亚毫米波波谱、亚毫米波频率精密测量和亚毫米波准光技术等四方面的研究。1983年底被列为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内容扩大为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开发。该室成立以来共发表论文23篇,取得了如下一些实验和理论成果:1、研制我国第一台HCN亚毫米波激光器;亚毫米波光栅、金属栅网反射器,亚毫米波光栅光谱仪(测量亚毫米波波长精度为1%)、镀膜式半透膜F—P干涉仪(测量波长精度达0.1%)、全反射腔式干涉仪(把测量波长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亚毫米波段,精度达0.1%);小型TEACO2激光器(可作为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泵源)。2、亚毫米波波长测量,获广东省高教系统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3、3厘米微波锁相稳频源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成果四等奖。4、8毫米微波锁相频源,获省高校系统科技成果三等奖。5、对光泵远红外激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地用讯号流图法解多能级量子系统的密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