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中缅边界谈判亲历记.docxVIP

[2018年最新整理]中缅边界谈判亲历记.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中缅边界谈判亲历记

中缅边界谈判亲历记1960年10月1日,周恩来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努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缅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先例。1952年8月,我从北京外国语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调到外交部,被派往中国驻缅甸使馆担任学习员,学习缅甸语。从那时起,一直到1960年被调回到外交部亚洲司工作,我在驻缅甸使馆工作了8年,有幸作为翻译和工作人员参与中缅边界谈判。这里仅就我所经历的中缅谈判过程作一简要回顾,并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一缅甸是中国山水相依的近邻。中缅两国的交界地方多为深山老林,当地的很多土司既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又接受缅甸王朝的册封。中缅两国间的疆界划分比较模糊,过去并不存在边界问题。直到近代,英国不断入侵缅甸,并最后将其吞并,这才产生了中缅边界问题。1894年和1897年,中英两国政府两次签订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条约。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和缅甸有共同边界2000多公里,大部分已经划定,但是有3段还存在着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一,阿佤山区一段。中英两国政府在1894年和1897年签订的两个中缅边界条约中对这一段边界曾有明文规定,但由于有关条文自相矛盾,这一段边界长期没有划定。为造成既成事实,英国在1934年初派遣军队进攻班洪部落和班老部落所辖地区,遭到当地佤族人民英勇抵抗,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面临危急情况之机,以封闭滇缅公路相要挟,同当时的中国政府于6月18日以换文方式在阿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其片面有利的边界。这就是所谓“1941年线”。由于不久就发生了太平洋战争,在这条线上并没有树立界桩。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追剿国民党军队李弥残部的时候,越过“1941年线”,在“1941年线”以西大约占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缅甸政府当时并不清楚,没有马上提出交涉。第二,在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畹三角地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过去英国在条约中也已明文承认。但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前,英国未经中国同意,强行通过该地区兴修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1897年,中英两国再次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时,英国又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该领土的管辖权。缅甸在独立以后承继了这一“永租”关系。第三,尖高山以北的一段。这一段边界过去从未划定。其中,片马、岗房、古浪是由中国皇帝册封的土司统治的,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属于中国。清朝末年,片马的一个土司因为收税问题,跟其他土司发生纠纷,被地方政府抓了起来,但很快又被释放,这引起片马土司们的普遍不满,认为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这本来属于中国的内部矛盾,但英国人心怀叵测,1911年初趁势武装占领了片马地区,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于同年4月10日照会当时的中国政府,正式承认片马、岗房、古浪3处各寨属于中国领土,但是却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个地区。二缅甸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然而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当缅甸联邦政府决定首先承认中国新的共产党政权时,它这一想法的背后是对侵略的恐惧。”缅甸1948年1月4日获得独立,首任总理吴努是作家出身,他曾生动而坦率地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一则是对中国的惧怕,一则是国家的图存,于是在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态度上,缅甸表现出了一种奇特的想象力。在缅甸看来,愈是害怕,愈是要友好,所以想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在得知其友邦印度要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后,缅方专门给尼赫鲁打电报,希望尼赫鲁照顾一下,让其先行一步承认新中国。尼赫鲁答应了。于是缅甸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当时,缅甸国内有缅甸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又有国民党军队李弥残部数千人盘踞在缅甸东北部掸邦一带。中缅两国之间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吴努十分担心,新中国会以追剿蒋军为借口,“先发制人”,入侵缅甸,并输出革命,支持缅共推翻缅甸政府。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缅方即几次向中国提出边界问题,希望能早日获得解决。1952年当我到达中国驻缅甸使馆的时候,中缅关系的前景还不明朗。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政府当时需要把主要精力用来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不可能为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准备。同时,在中国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我们的一些同志囿于阶级斗争的观念,一度寄希望于缅甸共产党,希望缅甸革命能速胜。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1954年6月28日,周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访问印度后,开始访问缅甸。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缅甸,两位总理的初次接触使中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在出访之前,对于缅甸存在的“中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