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doc

[2018年最新整理]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第一章 概 况 一、自然概况 1.区域位置 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 黄河中游, 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 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 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 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 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主要河流流向大体上与两侧山脉走向一致,山脉的脊线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6.自然资源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3万km2,其中耕地面积5308.87km2,素有“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不仅矿种多,分布广,且开采历史悠久。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其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二位,矿产潜在价值量居全省之首。尤其铁矿是临汾市重要的矿产资源,其富矿比例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市域境内植物资源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市之一,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三种,其中褐马鸡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0年底,临汾市GDP达170.33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11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在全省11个地市中分别位居第3、4、4、5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115.2%。在中西部地区18个省、自治区219地市中,临汾市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分别位居第78、131、75位。 临汾市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三次产业比例为13.1:52.1:34.8;工业以煤炭、焦化、冶金、铸造、建材、纺织、机械为支柱,重型化特征明显,轻重比为1:9。 市域地形呈两山夹盆地分布的“凹”字形态,煤、铁等矿产蕴藏丰富。区域内地域差异明显,中部南同蒲、大运沿线为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密集地带,17县市(区)中平川7县市GDP占79.9%,东西两山则贫困落后。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总人口395.03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1.27%。其中城镇人口106.15万人,城镇化水平26.87%。中心城市——临汾市市区城市驻地人口31.6万人。 三、历史沿革 临汾市位于晋南北部,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尧都平阳”的历史传说。“丁村遗址”的发现更有力地证明了临汾从远古时代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春秋时期,晋国初定都于翼城,韩国定都于平阳。秦至唐,临汾为郡的所在地,宋、金、元、明、清临汾均为府或路的所在地。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后,初设市,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1950年1月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专署驻临汾)。1971年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1978年改为临汾行政公署,全区辖17县市。 2000年8月撤销临汾行政公署,设立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二市十四县。 第二章 规划回顾与规划背景 一、规划回顾 1958年,临汾县首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贡献是搭起了城市的道路骨架。1960年,对总体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