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口腔流行病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氟含量过高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年龄分布:主要损害恒牙 性别分布:无男女差异 牙位分布:上中切牙 唇腭裂 指数:用发病率或患病率评价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我国发病率较高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性别分布:男多于女 种族分布:白人高于黑人 口腔粘膜疾病 白斑:为癌前病变,吸烟引起,我国好发年龄50~59岁,男性多 口腔扁平苔癣:最多中年人,女性略多 第六节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 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是一种横断面的调查。 调查目的 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 2、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调查目的 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 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调查项目 一般项目:受试者一般情况 健康状况项目:各种口腔疾病 问卷调查项目:口腔卫生知识、 态度与信念 调查表格设计 根据具体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调查方法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特定人群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 应查率要求在95%以上。 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 抽样是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抽查对象。被抽到的人群为样本人群。用样本人群抽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患情况。 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 系统抽样: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即组别或类型,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 抽样方法 整群抽样: 以整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 抽样方法 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 ,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也可将以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试点调查,预调查, 捷径调查 样本含量 含量小则抽样误差大,含量大则造成浪费 调查对象变异大、患病率低、调查者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所需样本量就大,反之则小。 误差及预防方法 随机误差: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而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量来加以控制。 误差及预防方法 选择性偏倚: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不是按照抽样设计的方案进行,而是随机选择,由于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很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 误差及预防方法 无应答偏倚:漏查,在随机抽样时,属于样本人群中的受检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收检查。 信息偏倚 调查中虽然应答率很高,但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误差,结果产生偏倚。 信息偏倚的原因 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 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 信息偏倚的原因 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检查者之间的偏性,检查者本身的偏性 4、标准一致性检验,可靠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一、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指标 二、数据整理方法 三、统计指标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指标 数据整理:1.核对,2.分组,3.计算 统计指标:1.平均数,2.标准差,3.标准误. 4.可信区间,5.患龋率,6.构成比 统计指标 平均数:分析计量资料常用,反映一组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标准差:说明一组观察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即离散度。 统计指标 标准误: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 构成比:说明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两样本均数的比较:t检验 2.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分析 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1.两个样本率差异的假设检验 2.卡方检验 无龋率 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所百分率。 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的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100% 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一)地区分布:与水氟含量和经济情况有关 (二)时间分布:西方60年代高峰,逐渐下降 (三)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城乡、民族 (四)影响龋病流行因素 1.氟摄入量:0.6~0.8mg/L 2.饮食习惯:糖摄入量、频率、形式 3.家族影响:家族流行 第四节 牙周病基本流行情况 一、牙周健康指数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