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VIP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伐战争》同步练习1.“战场上,担架抬下来的多是共产党员。最典型的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先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同的名称。下列搭配中不正确的有( )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 B.长征--中国工农红军 C.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D.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5.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6.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7.下列与图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 B.蒋介石任总司令 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9.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重庆谈判10.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材料题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之一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全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之政府,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请回答: (1)国民革命军于何时从何地出师北伐? (2)北伐的对象都有谁? (3)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指的是哪一支部队?12.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主要表现是什么?(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是什么?答案和解析【答案】1.B 2.C 3.D 4.A 5.A 6.B 7.A 8.A 9.A 10.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