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国古代文论.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教材:《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 李春青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期末:填空20% 名词解释 15% 翻译简答25% 问答(4\3)40% 导论 中国古代文論:(文學批評史) 含義:主要以中國關於文學理論的文學材料為對象系統地總結與介紹古代文藝理論家對文學的認識和看法、闡釋古人提出的文學理論範疇和術語,分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形成、發展的社會、文化、原因的一門課。 中國古代文論的民族特色 歷史悠久,獨具體系,有其正確性和深刻性但邊個緩慢,於是又有其保守、落後一面。 【保守落後原因:農耕經濟的穩定性→成本價格形成固定農耕形式→地域性→保守落後】 表現為:中國戲劇、小說發展的阻礙,沒有取得高的成就、地位以及研究理論 農業型與宗法性較強烈,古代文學理論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重視道德實踐,強調文學社會內容與教化作用。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概念與範疇往往是即抽象有具體,既有確定性內涵又具有多異性 【《老子》“道之道,非常道;名之名,非常名。”】 中國古代文論偏重表現,即抒情言志,發展為以意境說和教化說為兩大支柱的文學理論體系(不同於西方的偏重再現)。 由於古代文學家往往也是政治家和批評家(一生三任),所以他們的理論批評文字往往是具有文學性,所以古代文論是飽含批評的文學作品,也是極具文學的理論經典。 中國古代文論的表現形態 散見於經史子書的某些章節和片段的文論形態 兩種情況:1、文史哲不分家時一些文章帶評論形態 2、先秦以後文史哲逐漸分離后,有些思想家依然把一些書寫傾向文論方面。 筆記體的詩話和詞話——靈活自由不拘一格 【最早起源:歐陽修の《六一詩話》,王國維の《人間詞話》】 文人往來的書信以及各種文集的序、跋 小說和戲劇的評點——包括對其的眉批、夾批、總評以及各種墨色符號的圈點,是我國古代一種賦有民族特色的文學批評和理論表現形態 【最早運用的人:南宋末年の劉辰翁】 散見於詩詞筆記、小說、戲劇、民間諺語等中的一些文學言論 專門性的論著 【劉勰の《文心雕龍》】 詩選和批註 【著名的有——《文選》】 詩紀事和詞紀事 【最早:孟棨qǐ の《本事詩》】 先秦文論 第一節、概說 特點: 文學和文學批評理論沒有形成專門學科,文史哲三家合一,所以文學理論具濃郁的哲學、詩學色彩 先秦文論以《三百篇》為圭臬(guīniè,即準則),所以以後的諸子百家言必稱“詩言志”,而“詩言志”是中國詩學、古典美學以及文學批評的開山綱領之作 先秦文論只是草創時代,沒有理論的批評專著,形態多為語錄、條目,隻言片語散見於諸子百家的言論中 “百家爭鳴”的時代 【關注百家爭鳴の人:雅斯貝爾斯 194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B.C.800-B.C.200,尤其是B.C.600-B.C.300是人類的“軸心時代”,即N30°-N25°,人類歷史上產生一批思想掘金者,他們的話語至今仍發揮著對後人的指導作用,是人間精神文明得到實踐】 三個文論流派 于古代居領導或官方意識形態地位的文化認同直接相關的以儒家為代表的工具主義的文論話語系統 漢——無論是《毛詩序》還是鄭玄的《詩譜序》《六藝論》,在漢人心中詩即政治工具,漢人說時非美(美化)即刺(諷刺);詩人應為政治服務 宋——宋儒不僅服務于政治,還需要服務一個具有形而上學的道。 一般分為兩個傾向: 詩人應當直接 服務現實政治成為治教政令的工具 詩人從屬于某種具有超驗的精神價值成為載道的工具 Eg:張載(張橫渠陝西關州橫渠人,在關州講學故稱關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于古代士人維護個體精神自由與超越意識直接相關的,以道家為代表的審美主義文論系統 道家選擇了以超越的心態來對待世界,用豐富的心靈想像為中國人修建了一個夢幻般的樂園,他們告訴後代當我們被世俗糾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放下和解脫,所以道家哲學和文學正是一種超越世俗、超越功利的逍遙人生態度。 【最高峰:魏晉時期,到了“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境界。Eg:王子游“興起而往,興盡而歸”(《世說新語》)】 于士大夫詩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關的以文本分析為核心的詩、文、評話語系統 有三個方向的探討——對文體的探討 對寫作技巧和技法的探討 對詩文發展源流的探討 《尚書·堯典》與“詩言志” 一、《尚書》 又被稱為《書經》簡稱《書》。尚,上也;記述上古以來的言論,上古之書。書,即歷史;關於上古的歷史。 上古記錄歷史的官員為左/右史,分別記載君王的言/行(事),而記事之史為《春秋》,記言之史為《尚書》 《尚書》記錄範圍:記錄上古君王的言行彙編,上至堯舜下至春秋秦穆公 文體:(六種)典、謨、誥、訓、誓、命 【《尚書》中最早一則為《堯典》,最晚一則為《秦誓》】 二、文選: 帝曰: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