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史记的体例.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充史记的体例

題解 補充:史記的體例 認識作者 課文講讀 課文欣賞 問題討論 一、二、三 延伸閱讀書目 應用練習 一、二、三; 本文節選自史記。記載漢文帝時張釋之審理一個案件的經過。張釋之強調皇帝和百姓都應尊重法律規定,堅持依法判案,終於獲得文帝的認同。全部過程,多由對話呈現,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 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史家稱為「紀傳體」,因為「紀傳」是最重要的部分。; 古史不是片段的雜記,便是順案年月的纂錄;自出機杼,創立規模,以駕馭去取各種史料的,從史記起始。司馬遷的確能夠貫穿經傳,整齊百家雜語,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齊」的必要,並知道怎樣去「整齊」;這實在是創作,是以述為作。; 他這樣將自有文化以來三千年間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爐而冶之」,卻反應著秦 漢大一統的局勢。春秋左氏傳雖也可算通史,但是規模完具的通史,還得推史記為第一部書。班固根據他父親班彪的意見,說司馬遷「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賅,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直」是簡省的意思,簡省而能明確,便見本領。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列傳占了全書的過半數;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他最長於描寫;靠了他的筆,古代許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還活現在紙上。;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 夏陽縣(今陝西省 韓城市)人。生於 景帝中五年(西元 前一四五),約卒 於昭帝 始元元年 (西元前八六), 年約六十。 ; 司馬遷曾任太史令,學問淵博,文筆流暢,為傑出的史學家。所著史記,記載黃帝至漢武帝間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正史,也是第一部以記載人物事蹟為主的紀傳體史書,對於後代的史學與文學,都有極大的影響。 ; 釋之為廷尉(1)。上行出中渭橋(2),有一人從橋下走出(3),乘輿(4)馬驚。於是使騎捕(5),屬之廷尉(6)。釋之治問(7)。曰:「縣人來,聞蹕(8),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課文講讀;且方其時(17),上使立誅之(18)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19)也,一傾(20)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21),民安所錯其手足(22)?唯(23)陛下(24)察之。」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 本文以順敘法敘事,條理分明,層次清楚。 文章首先點出事件發生的地點在中渭橋,接著敘述事件的始末:從縣人無心犯蹕、張釋之依法判決、文帝認為判得太輕、張釋之據理力爭、文帝經過深思而贊同,把整個前因後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文中,作者巧妙運用對話的內容呈現不同的觀點:以文帝「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顯示文帝的自我中心思考與不滿之情;釋之則以冷靜的語氣提出「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廷尉,天下之平也」等語,表現釋之的剛正不阿與嚴守法紀。;文帝是明理人,經過了好一陣子的公私交戰,最後承認釋之的判決合理。作者把文帝前後的心情、釋之的堅守法律寫得合情入理,也由此揭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頗能發人深省。;一、漢文帝要加重犯蹕人的處罰,其動機是什麼?你認為理由恰當嗎?;二、你認為張釋之的說辭中,真正說服文帝接受其判決的理由是什麼?;三、張釋之對於「法」,有什麼重要的見解?這些見解,在民主時代是不是同樣重要? ;答:文帝因乘輿被驚嚇,想到自己差一點便會遭到危險,心有不甘,因而希望犯人受到重懲。文帝的心情是能理解的,但並不恰當。因為審判不能依照受害人的願望來執行,若是可以的話,就用不著訂定法律、設置法官了。;更何況專制時代修訂法律,都經過皇帝的批准,如何能更改呢?若是更改,豈不是失信於民嗎?這對統治天下而言,是極不利的。;答:張釋之的說辭,包括正負兩面。「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這是從正面來談法必須取信於民。「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這是從負面來提醒文帝:逞一時之快對國家將有重大傷害。由於張釋之的說辭都從對統治天下是否有利的角度立論,文帝自然必須加以重視。;答:張釋之的主要見解有兩點:一是法律既經頒布,上下都要遵守,否則便失信於民。二是大法官要作各級法官的模範,才能維繫司法系統的公正。現在雖然已經不是專制時代,但法律也是經過立法院修訂後以總統令公布的,所以張釋之的見解在民主時代也是同樣重要。;張釋之斷案 選自史記會注考證  張釋之馮唐列傳 大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 歷史的長城:史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