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应揭示本质
对比应揭示本质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对比的角度有很多,比如正反对比、纵横对比等。考生不论采取哪一种对比角度,都不能为对比而对比,而要在论证过程中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以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同中求异的作用在于揭示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现象之中所包含的本质的不同。
比如,谦虚和自卑在表象上看起来有某些相似之处,某考生写的《谦虚和自卑》一文将这两个概念作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同点:“谦虚就是虚心,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而自卑是认为自己低下无能,自己看轻自己,缺乏上进的勇气。”“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知识不断增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卑却是一种缺点。自卑的人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时常自暴自弃,有了一点缺点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卑,使人类丧失前进的信心,使青年人未老先衰,把才华埋没在唉叹声中。”在这篇文章中,同中求异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这种文章,人们称之为“区分型议论文”,像“虚心和虚伪”“鲁莽和勇敢”“骨气和傲气”等题目,均可写成这类文章。
异中求同的作用在于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比如一篇作文《自负和自卑》中指出,自卑和自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但究其根源,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而且其结果都是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种异中求同的“同”,指的是本质的相同。
明确了对比的目的之后,考生可从自己擅长的角度,进行对比论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的双方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
太阳和月亮可以比,比亮度,比温度;水和火可以比,比对人类的贡献或者比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洪水和猛兽看起来相去甚远,但如果比较的是它们对人类的危害时,又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了。可见,分辨对比的双方是不是同一范畴的事物,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或形象的异同,更主要的还要看能不能找到比较点。
2.对比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
木头的长度和夜的长度是不可以比的,因为一是空间的长度,一是时间的长度。智慧的多少与谷物的多少也是不可比的,因为一是无形的,一是有形的。
3.制定对比点,逐项进行比较
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可以在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等方面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4.安排好对比的结构
文章在表达形式上要做到前后照应、条理清楚,以增强对比的效果。
【例文点评】
从隋亡唐兴看人才
谈 娴
纵观历史,各朝代的兴亡原因,大同小异,窥其一斑,可略见全豹。
就隋唐两朝而论,我们知道,隋朝只经历了两位皇帝就灭亡了,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则被史家大加赞誉。
为什么隋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在《隋唐嘉话》上记有这样一句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炀帝就是隋朝的末代皇帝。炀帝妒贤忌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炀帝好,炀帝就逼他自杀,并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就要加以杀害,真是岂有此理?炀帝曾作《燕歌行》,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是平庸之作,唯著作郎王胄的诗不在炀帝之下,炀帝就借故把他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故意口诵王胄诗中警句,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炀帝妒忌人才到了何等地步!炀帝如此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他所宠信重用的就只能是些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刀的小人了。
在这种人的治理下,隋朝怎么会不灭亡呢?固然,炀帝的妒贤忌能不是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是炀帝的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无疑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与之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人才却很重视。即使是曾经与他作过对的,只要是人才,他就给予重用,表现出了封建政治家宽宏大量的气度。例如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原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手下人才济济,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劝太子迟早除掉李世民,结果被李世民识破。李世民登位后,不但不记旧恨,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就因为魏征是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以后,由于魏征能大胆进谏,使得唐太宗避免了很多过失。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后,他叹惜从此就没有这面“镜子”了。
唐太宗李世民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不计较出身贵贱。他发现山东平民马周是个人才,便立即任命马周当监察御史。后来,又让马周担任宰相职务。马周在参与国政方面有不少建树,提出过不少重要建议。事实证明,马周的确是唐太宗治国的一个得力助手。
唐太宗为了纳贤,还确立了一套科举制度,从考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他看见考中进士的金榜,就高兴地说:“天下英才都落入我的手中了!”思贤之心,溢于言表。由于唐太宗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思贤望才之心如饥似渴,爱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