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的水分代谢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的吸水部位 植物对水的吸收主要在根系 根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木质部 根毛是主要的吸水部位,为什么? a.表面积大 b.果胶物质等构成 c.输导组织形成了 * 根系吸水的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经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不越膜,移动快 共质体途径: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细胞 跨膜途径: 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经两次膜。 有研究表明,水分在细胞膜内的移动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单个水分子直接越膜,二是经过一种膜通道蛋白——水孔蛋白进行.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 根部吸水的途径 * * 1 根系吸收的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1)根压(root pressure):-根的主动吸收 吐水(guttation):即在土壤水分充足,土温高,空气湿度大的早晨,从叶尖或叶边缘水孔吐出水珠的现象 伤流(bleeding):即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茎基部伤口溢出液体的现象。液体即为伤流液(bleeding sap) 此时可以测得一定的压力,即为根压,它是依靠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 不同的植物根压是不同的,葫芦科加多,稻麦较少。 同一种植物根压受根系的生理活动,根系的有效吸收面积影响的---以伤流液判断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 杨建昌论文 根压的机理:根中水分运转时通过质外体空间-内皮层细胞原生质层(共质体)-外质体(导管)途径。 内皮层(凯氏带)阻碍了水通过。内皮层通道自保就是一个具有选择性的膜,对根中水分运转其调控作用 * 2)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al pull):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主要动力 * 3 根系吸水的影响因素 植物本身因素 1) 根系发达程度: 根系密度(root desity): cm/cm3 2) 根系活力强弱:根表面的透性 3) 根系细胞水势 B) 土壤条件 1) 可用水分多少:萎蔫系数以上的水分可被植物利用 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0.05~-0.3MPa 2) 通气状况 3) 温度 4) 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渗透势不低于-0.1MPa * * §4 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体的表面散失的过程。 2 蒸腾作用的部位与方式 枝、果 ——皮孔蒸腾 叶片——角质层蒸腾、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蒸腾作用释放了植物吸收的99%水分 * 3 蒸腾作用的意义 1)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的主要驱动力-蒸 腾拉力 2 )有助于根部吸收的无机盐及根合成的 有机物质运输到植物的个部分 3 )能够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 4 )利于CO2的同化和吸收 * 4、蒸腾作用的量度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al rate):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克/平方分米·小时)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al ratio):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al coefficient):又称为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 1)气孔的大小、数目、分布与气孔蒸腾 气孔分布在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分布也是不均的。 气孔很小,一般不超过叶面积的1%。但气孔蒸发的水量相当于叶面的自由水面的15%~55%,甚至是100%。 小孔扩散率(small pore diffusion law) 即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和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气孔的开度对蒸腾有着直接影响 气孔导度(stomatic conducrance) mmol/m2s 气孔阻力(stomatic resistance) * 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