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保藏 (PPTminimizer)课件
灭菌池 常压灭菌 100℃灭菌10h左右→再闷12h 要求 攻头、控中、保尾 母种 原种 接原种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放于瓶中料面上 接栽 培种 用接种匙(镊、铲)取枣大原种 放于袋的两端或瓶中料面上 表面老菌丝及老种块勿接入 栽培种接种 原种栽培种的培养 培养时间:约30天 勿堆放过挤 及时挑拣污染瓶(袋) 栽培种的菌袋缺氧时可刺孔增氧 控制菌龄(菌丝长满后7~10天使用) 刺孔点 查看菌丝生长情况 链孢霉 曲霉 根霉 毛霉 木霉 继续培养…… 返回本节 第五节 菌种质量的鉴定 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栽培性状、经济效益等 鉴定项目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 、 菌丝白、整齐、粗壮、有弹性、萌发快等。 1.外观 好 差 菌丝干燥、收缩、自溶产生红褐色液体等。 返回本章 退化母种 好母种 2.鉴定 耐干湿性试验 接入母种→正常生长 原种培养基含水量 <50% >70% 耐高温性试验 仍正常生长 适温培养7天 30~35 ℃锻炼24h 再适温培养 出菇试验 栽培 出菇快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 返回本节 装 锅 放 气 返回 摆 斜 面 摆 斜 面 返回 返回 母种培养 及时挑拣污染管 分离的母种要纯化→出菇试验 →使用 控制菌龄(即将长满斜面) 培养时间5~10天 母种培养 细菌污染 返回 木霉污染 二、原种与栽培种制作 (一)培养基制备 1、配制原则 2、配制方法 配方-配料-拌料-装袋(瓶)-灭菌 (二)接菌 (三)培养、检验 返回本节 培养基常用的配方 1.木屑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2%。这是常见的木屑培养基配方。适于制作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猴头菇等多种木腐型菌种。 2.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 20%,石膏2%。适用于制作金针菇、平菇、凤尾菇、草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菌种。 3、谷粒培养基:玉米粒或小麦粒100%。 麦粒种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 原料装袋(瓶) 原料装袋(瓶) 栽培种的装袋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灭菌 1.5kg/cm2(152kpa、128.1℃)灭菌1~2h (2)连 续 稀 释 法 返回 伞菌的孢子(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大量弹射时,子实体周围可以看到“孢子云”,可在“孢子云”飘去的上方倒放琼脂平板,使孢子附在其上,再盖上皿盖,用塑料胶水纸封好培养,整个过程动作要尽可能迅速敏捷。 5、空中孢子捕捉法 返回 (二) 组织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 是利用子实体内部菌肉组织来获得菌种的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分离菌种的方法。 组织分离是一种无性繁殖过程,所得到的菌种是营养后代,后代不易变异,菌株可保持原品种的优良品质。但如采用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时,常得到带病毒的菌丝体。 返回 1、子实体分离法 分离的方法和步骤:种菇的选择—→种菇的消毒—→切块接种—→培养纯化—→出菇试验—→母种 1、子实体分离法 返回 它是从食用菌菌核分离培养获得纯菌丝的一种方法。如猪苓、茯苓、雷丸等食用兼药用菌的子实体不易采集到,而其营养贮藏器官——菌核则较易获得。 菌核分离与子实体组织分离的方法很相似。即把菌核表面洗净,放入经灭菌消毒的接种箱中或超净工作台上,用0.1%升汞溶液或75%酒精浸泡0.5~1min,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用无菌解剖刀把菌核从中切成两半,在中心位置挑取黄豆大一小块组织,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央,在25℃下培养。当接种块萌发出菌丝后,挑取无杂菌、长势旺的菌丝体转管培养后即作母种。由于菌核是食用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其中大部分是多糖物质,有少部分的菌丝,因此接种块应挑取得大些,否则有时就长不出菌丝体来。 2、菌核分离法 返回 它是从食用菌菌索种分离培养得到纯菌丝的方法。如蜜环菌、假蜜环菌等食用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也不产生菌核,它们是以特殊结构的菌索来进行繁殖的,因此这类菌可用菌索分离菌种。 将风干的菌索放入灭菌消毒过的接种箱中或超净工作台上,挑取生命力旺盛的菌索尖端部分,用75%酒精棉球擦洗表面,以无菌的解剖刀除去菌索的黑色的外皮层(即菌鞘),抽出其白色菌髓部分,将其剪成小段,移接到培养基中央。在25℃左右的条件下培养,菌丝生长出来后,经几次提纯转管后即可制成母种。菌索是生长在枯木或埋在土中的,为了预防杂菌污染,在配制培养基时,常加入青霉素或链霉素,浓度为40mg/kg左右,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分离的成功率。 3、菌索分离法 返回 第四节 食用菌菌种制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凯度O2O白皮书.pdf VIP
- 外教社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6版)PPT课件(试用版)Unit 15.pptx VIP
- 2025年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准则》专题培训.pptx VIP
- 4.1 我们需要呼吸(说课稿)-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docx VIP
- 财务工作移交清单模板.docx VIP
-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pdf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 跨学科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课件.pptx
- 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ppt VIP
- 2025年军工产品标准化大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