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教案.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 论文题目: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学 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班 级: 艺术设计1502 姓 名: 卓仁强 学 号:153010214 指导老师: 王静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具有悠久技艺传统,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其中烧造工艺包括陶瓷和玻璃料器;染织工艺是最具普及性最有群众基础的传统工艺,其主要门类有刺绣、织锦、缂丝、地毯和印染;雕刻工艺包括牙、玉、石、竹、骨雕刻在内;髹饰工艺即为漆器和漆画;木作工艺及其他工艺主要指传统家具。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工艺主要多指观赏性工艺品,它们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产品主要行销海外。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陶瓷业,随着封建王朝的衰亡,宫廷御窑废弃、穷苦窑工四散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些实力雄厚的传统产区如景德镇、宜兴、邯郸、石湾等,曾经依靠仿古瓷或仿洋瓷维持过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其原有的盛势已经丧失。虽然在近代天津、唐山、上海等城市以及传统陶瓷产区开办有采用外国设备与技术的新式工厂或瓷业公司,但因国难重重、洋瓷倾销、守旧势力顽固而未能卓见成效。抗日战争爆发后,陶瓷业几乎全为战火摧毁。这一时期的陶瓷业虽然走向衰落,但制瓷仿古技术有所提高,引进和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并出现了新的品种和装饰手法。进入50年代以后,瓷都景德镇开始苏醒并迅速发展,其他传统产区也相继快速发展壮大,而尤其以醴陵、唐山为甚。许多历代名窑,如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钧窑、定窑、官窑、建窑等在中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后,重新获得新生。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陶瓷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和崭新的气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北京和山东淄博的玻璃器出品最为著名,但生产状况十分萧条。50年代以后,玻璃料器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技艺、品种均有发展和丰富。现代北京、淄博和河北衡水不仅继承发展了传统的内画壶技艺,使这一独特的工艺蜚声海外,而且还发展生产国内消费的花果盆景、花插、坠饰和其他日用器具。 四大名绣(苏、蜀、粤、湘)于清末民初曾称雄一时,由于固守成法、取向奢侈华贵、悖逆时风,它们大都在20至30年代受挫于国际市场而趋向衰落。但湘绣因能融和各方之长,趋向乡村民间,所以景况略好。传统的织锦业如南京织锦、四川蜀锦、苏州的宋锦和缂丝,均因人们穿着方式的变更、传统销售范围的缩小和外国机制工造丝织物的冲击而在20世纪初呈现衰败之象,只有杭州都锦尚能以融合传统、现代因素于一体的丝织日用品行销于世并得到发展。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中国地毯织造的传统产地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天津、上海因踞于出口商埠之地而于20世纪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地毯织造的两大中心。在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