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曹刿论战》.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①十年②春,齐师伐我③,公④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⑤谋之,又何间⑥焉?”刿曰:“肉食者鄙⑦,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⑧?”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⑨,必以分人⑩。”对(11)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2),弗敢加(13)也,必以信(14)。”对曰:“小信未孚(15),神弗福(16)也。”公曰:“小大之狱(17),虽不能察(18),必以情(19)。”对曰:“忠之属也(20)。可以一战(21)。战则请从(22)。”①选自《左传·庄工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两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②十年: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③我:指鲁国。《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称鲁国为“我”。④公:指鲁庄公,公元前693年至前662年在位。⑤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⑥间:参与。⑦鄙:鄙陋,目光短浅。⑧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靠。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指“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占有。⑩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人,这里指鲁庄公一些臣子。(11)对:应答。(12)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13)加:虚夸,谎报。(14)信:诚实。(15)小信未孚: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孚,使人信服。(16)福:赐福,保佑。(17)狱:案件。(18)察:明察,弄得清清楚楚。(19)情:实情。(20)忠之属也:(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21)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2)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公与之乘①,战于长勺②。公将鼓③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④。公将驰⑤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⑥,登轼⑦而望之,曰:“可矣。”遂逐⑧齐师。①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他,代指曹刿。②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③鼓: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④败绩:军队溃败。⑤驰:驱车追赶。⑥辙:车轮压出的痕迹。⑦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⑧逐:追赶,这里指追击。既克①,公问其故②。对曰:“夫战,勇气也③。一鼓作气④,再⑤而衰,三而竭⑥。彼竭我盈⑦,故克之。夫大国难测⑧也,惧有伏⑨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⑩,故逐之。”①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②故:原因,缘故。③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④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作,振作。⑤再:第二次。⑥竭:尽。⑦盈:充满。⑧测:估计,预料。⑨伏:埋伏。⑩靡:倒下。鲁庄公鲁庄公的不足之处是,性格急躁,不懂军事,缺乏政治才能,遇事慌张鲁莽,总将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不能够冷静的思考与分析问题,抓不住事情本质,但绝对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能够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是一个少有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曹刿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面对不利局面,冷静与睿智,善于把握战机,详查敌情,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指挥家形象。主题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结构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第二层记述曹刿要庄公作好战前的政治准备,这是本段的重点。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何以战”,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确实比“肉食者”高明。但和我们今天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第二段(从“公与之乘”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