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课 程 课程的价值 1、从学生的角度讲,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个性、体质的发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什么种子,就会有什么果子。学生读什么书,做什么作业,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2、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图纸出了问题,无论如何施工,都没有好结果。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得最差的教育术语” ——美国课程论学者 斯考特 对于课程的理解,教育史上大概有这几种: 1、课程即科目(内容)和计划; 2、课程即经验; 3、课程即活动。 一般而言,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二、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 / 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 / 核心课程 3、显性课程 / 隐性课程 活 动 课 程 杜威主张课程中居中心地位的应该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如木工、金工、烹调、缝纫、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各种服务性活动。 学校应该开办实验室、商店和菜园,同时充分运用化妆、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活 动 课 程 三、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病 材料1 必须上学,但不准读书 (摘自《中华语文网》,作者-长平) 有组报道叫“中国人误读的世界”,其中一个误读是“美国学生都很轻松”,说出了我心中梗塞已久的一个疑团。据我在美国粗略的观察,美国学生的书包绝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空空荡荡,而是相当地沉重。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还用上了拉杆箱包,因为里面的书已经重得背不动了。不过,就中小学生而言,“书包沉重”这个充满怨气的词应该归中国专有,用在美国并不准确,要改为“充实”才对。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很少有人强令学生读什么书;第二,学生书包里装的是真正的书——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是传统的经典作品,有的是刚刚出版的新书。而我们的学校,从来都是强令只读教材。严格地说,教材其实不是书,只是一个导读材料。只让学生读这个材料是非常滑稽的事,就好比我们去旅游,只允许听导游讲解而不允许看风景一样。 必须上学,但不准读书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学校不是读书的地方,而是禁止读书的地方。肯定有老师会觉得委屈,说自己从来都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没错,的确如此……且慢,听听,在他的话里,在广为接受的正统观念中,真正的书都成了“课外读物”,俗称“闲书”是也。所以,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各种考试里,真正的书里怎样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统一教材里怎样说,是出题人的标准答案里怎样说。 看起来,一个人要读书,最好的选择就是不上学。正如一只鸡,如果被关进饲养场,只能吃人工配制的饲料,成长为一只肉鸡,如果逃到外面,当一只野鸡,还能捉到一些美味的虫子。然而,野鸡毕竟是野鸡,不能进入社会主流鸡群。这是因为,从本性上说,人跟鸡一样,都需要过群居生活,一个孩子不可能独自长成社会人;从法律上说,不上学是被禁止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适龄儿童必须“上学”,而不是“读书”,而学校又必须经过审批,也就是说要喂统一的鸡饲料。 材料2 1979年中国美国考察团考察报告 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茶,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摇去。由此,访问团得出下面的结论—— 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盲,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