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合理救援:预防挤压综合征.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合理救援:预防挤压综合征

地震合理救援:预防挤压综合征   北京时间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新浪新闻报道,截止至2013年7月23日02:29,地震已造成89人死亡、800余人受伤。在这个全民抗震救灾的时刻,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一幕又浮现在脑海中。   陈坚,男,26岁,北川人。在汶川大地震中,他在三块预制板重压下顽强坚持79小时,支持他的是一个信念——他刚结婚一年,妻子刚有了孩子,所以“不想我的小孩生下来没有父亲”。然而,在成功施救后运往山下的过程中,陈坚却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只留些了他在废墟下说过的几句简短的话:   “我是世界上第一个背上压着3块预制板的人;   我要坚持下去,不能让孩子没有爸爸;   我这辈子没有什么大的目标,只想平淡和你(老婆)过一辈子。”   陈坚的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何一个人能在废墟的重压下坚持七十多个小时,却在获救之后几小时内迅速失去生命呢?难道是生存欲望不足?难道是七十多个小时的坚持已然耗竭了他对生命的全部热爱?答案是否定的!陈坚的真正死因是地震救援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是在伤员被救出、局部压迫解除后出现的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部位长时间遭受重力挤压,在挤压解除后,由于肌肉缺血性坏死或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外伤性无尿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综合征、Bywaters氏综合征、外伤性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祖国医学称之为“压迮伤”。   科学家们对挤压综合症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   1909年德国内科医师在墨西纳大地震后发现,一些震后获救的伤者表现为:肌肉酸痛、虚弱和棕褐色尿。   19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很多从废墟中幸免遇难的德国士兵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部分经治无效死亡;德国医疗文献首次描述了该症候群,但并未命名。   1941年英国肾内科医生Bywater在描述伦敦大轰炸伤员时,首次应用了“Crush syndrome”一词,即挤压综合征;并将其表现总结为: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肢体肿胀和黑色血尿。   1943年Bywater与Beall利用家兔成功建立了挤压综合征模型,提出了“再灌注后横纹肌溶解是该病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为日后对CS的发生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祖国医学对挤压综合征也有许多记载。   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压迮坠堕内损候》中指出:“此为人卒被重物压迮,或从高坠下,致吐下血,此伤五内故也。”   清代胡廷光在也《伤科汇纂》记载了压迮伤的致伤原因和中医治疗办法。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挤压综合征呢?   在医学上,挤压综合征的发病主要与下列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当压迫解除血流再通后,机体会出现再灌注性损伤,横纹肌溶解,且肌肉组织中贮存的大量肌红蛋白、钾、镁离子、酸性代谢产物、氧自由基、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组织毒素等有害物质,在伤肢解除外界压力后通过循环再建或侧支循环大量释放入血,加重创伤后机体反应,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其中突出的表现为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挤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如下:   1.受压部位肿胀、感觉异常;   2.休克、低血压;   3.肌红蛋白尿;   4.高血钾症(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   5.酸中毒和氮质血症。   因此,为了避免伤者发生挤压综合症,在地震救援的过程中,救援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救援知识,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尤其伤者的早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现简要介绍伤者早期处理的一些措施,后期处理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1.现场急救处理:   1).抢救人员应迅速进入现场,力争及早解除重物压力,减少本病发生机会。   2).伤肢制动,以减少组织分解毒素的吸收及减轻疼痛,尤其对尚能行动的伤员要说明活动的危险性。   3).伤肢用凉水降温或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4).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压,影响血液循环。   5).伤肢有开放伤口和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应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压带。   6).凡受压伤员一律饮用碱性饮料,既可利尿,又可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如不能进食者,可用5%碳酸氢钠150ml静脉点滴。   2.伤肢处理:   早期切开减张:使筋膜间室内组织压下降,防止或减轻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肌肉已坏死,通过减张引流也可以防止有害物质侵入血流,减轻机体中毒症状。同时清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部分资料来源:吴立玲.《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本文版权属于康知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