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HC0022009焦化厂化产作业区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完整版完整版.doc

国家标准HC0022009焦化厂化产作业区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完整版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焦化公司化产车间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化产车间概况及动火作业前的要求。 1.1、化产车间是公司控制的重点消防单位,属太原市甲级防火区,生产区域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粗苯、为公司控制的A级危险源点。生产使用的原料介质有:硫酸、洗油、煤气,生产检修所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有:苯汽、萘气、氨气、氢气、焦油气等,生产产品有:轻苯、重苯、煤焦油、硫酸氨。搞好防火防爆工作至关重要。 1.2、在化产车间所属区域动火作业前,应事先办理施工方案、单项安全措施、动火审批表。并按程序进行审批,审批同意后,依照本规定〈标准〉内容实施动火。私自动火属违法行为,造成后果追究法律责任。如出现本规定之外动火作业的,需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2、动火作业气体置换方法。 2.1、直接置换法 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在启用前或开始输送煤气前,直接用煤气置换,并取样分析,以煤气中含氧量不超过1%为吹扫置换合格的标准。这种方法危险性较大,其混合气体必定会经过达到爆炸下限到超过爆炸上限的过程,存在着发生着火、爆炸的严重危险,一般不采用。(系统检修开产前,先通蒸汽从鼓风机前依次采样进行爆发试验,合格后开产运行) 2.2、惰性气体置换法 用N2、CO2等惰性气体置换管道或煤气设备、设施的煤气或空气,这是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2.3、蒸汽置换法 采用蒸汽置换煤气和空气,一般每300—400m的管道设计一个吹扫点,吹扫蒸汽耗量为管道容积的3倍,压力应为0.1—0.2MPa(表压)。 3、动火作业方法分类。 3.1、常压动火方法 3.1.1、拆迁 煤气生产连续性强,在防火防爆场所检修动火一般是不停产的,因而很危险。所以,凡是能拆卸转移到安全地区动火的,均不应在防火防爆区域现场而应在安全地区动火,动火作业完毕再运到现场安装。要注意的是,在防火防爆现场拆卸的管道和设备移到安全地区,也应冲洗置换合格才能动火,否则也有危险。 3.1.2、隔离 在防火防爆场所动火,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在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通常采用金属盲板,将联接的进出口隔离,必要时应拆卸一截,使动火管道与在用管道完全隔离。切忌依赖原有阀门而不加装盲板。这种隔断管道的盲板,除应考虑其截面大小和密封性能外,还应考虑能耐受一定的压力,以防由于系统内泄使管内压力升高,将盲板压破。盲板厚度可按压力容器圆形平盖进行计算。 3.1.3、清洗置换 凡需动火的设备管道,应进行清洗置换,并取样分析。 清洗置换及吹扫的目的是消除可能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清洗置换及吹扫必须有进出口通道,尽量避免弯头死角,才能使残液及爆炸性气体完全赶出。 3.1.4、充氮保护 在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掺入惰性气体,将减少可燃性气体分子与气氧分子的接触机会,并且破坏燃烧过程的连锁反应,因此可降低爆炸危险程度。如在爆炸性混合气体中掺入惰性气体,使其氧含量减少到临界添加量以上,即可避免燃烧和爆炸。 3.1.5、水封 所谓水封法动火就是对内有可燃介质的管道、设备,在动火检修前,将水注入其内,待满溢后再直接在管道、设备上进行气割、电焊。其基本原理是把管道、设备内的可燃物封在水中,不能与助燃物相混合,从而消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助燃物,遇明火也不致着火爆炸。 3.1.6、测爆 测爆法动火是指公司房内外,地沟和设备、管道等的空气中含有可燃介质的区域空间的检修动火,通过测爆仪测试或仪器分析其空气中可燃介质的含量,可预知可燃介质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否在着火、爆炸下限浓度以下。根据国标《焦化安全规程》的规定,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比)的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应小于0.2%(体积比),方可动火。值得注意的是:动火前半小时应做气体分析或测爆检测,合格方可动火;工作中每小时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半小时以上也应重新分析。 3.2、带压动火方法 3.2.1、正压动火方法 正压动火方法是比较普遍和常用的动火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 A、处于密闭管道、设备内的正压状况下不断流动的可燃气体,由于与大气之间存在压差,一旦泄漏,只会是可燃气体冒出而空气不能由此进入。因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管道、设备内的可燃气体不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 B、由补焊处泄漏出来的可燃气体,在动火检修补焊时,只能在动火处形成稳定式的扩散燃烧。由于管道、设备内的可燃气体处于其着火爆炸极限含氧值以下,失去了火焰传播条件,火焰不会向内传播。 C、由于管道、设备内可燃气体处在不断流动状态,在外壁补焊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内部可燃气体时随即被带走,而外壁的热量便散失于空气之中,不会引起内部可燃气体受热膨胀而发生危险。 3.2.2、正压动火法的安全对策 采用正压动火法进行生产检修动火之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保持管道、设备内可燃气体处于压力稳定的流动状态,如果压力较大,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控制在约1500—5000Pa(150—500mmH2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