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为金融学当今的前沿领域,毋庸置疑,十分有发展前景。学校开展这门课的教学,十分符合当今,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的时代潮流。正如老师课上所讲,经典金融学在八十年代已经被构建完备,九十年代只不过是装修与填补,而新世纪初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如同一栋经过岁月磨砺的房子一样。而行为金融学,却在这期间蓬勃发展起来,虽然仍有诸多的问题,但是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对于大学生,很有必要对其有所了解。很幸运,我能在大学阶段,有机会初窥门庭。在这门课中,就我个人而言,让我受益的,专业知识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治学态度,以及学海无涯的感慨。学了这么久的金融方面知识,虽然没有老师所说的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但是“小有所成”的想法还是有萦绕心间。可是,上了这么久的行为金融课,突然有一种无知的感觉,当看到那一篇篇展示出来的论文(比如那篇关于“混沌与分形”的文章),以及一些哲学方面的讨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等,这些方面知识都可以用于金融学的学习与研究,我只想对我自己表达的是两个字——浅薄。或许,正如大二时的心理学朱老师讲的那样,大三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很庆幸,行为金融学让我醍醐灌顶。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在我看来,行为金融学正是为这个浮躁的社会逐利本性的天然解释,是“human nature”。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同学趁老师不在偷偷修改签到表,有其他同学看到后,也照猫画虎,最终演变成一场公开行为,有恃无恐起来,这就公然发生在下课以后。刚学完这部分内容,感觉“human nature”这东西挺有意思,只能被解释或者预测,却很难改变; 行为金融学被诟病的一大原因不就是只是发现了问题,却无法解决。试问,又有谁能够解决人性的缺陷。 2013年4月30日有朋友说,这篇论文晦涩难懂,我觉得更大部分可能是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而非文章内容问题。因为,其中大部分东西,都在课堂上有所涉及。有限套利(Limits to Arbitrage),作为行为金融的构成要件,作者对此着墨颇多。首先,是对经典金融学中,有效市场假设的批判,提出:Correct Prices = No Free Lunch;No Free Lunch ≠ Correct Prices。伴随着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动摇,经典金融学的基础也开始被撼动。之后,文章对有限套利理论进行了理论上的支持。重点由于以下几个因素考量:基本风险(fundamental risk)噪声交易者风险 (Noise Trader Risk)执行成本(Implementation Costs)等。这不禁让我联系上陈省宏老师所教授期权期货,其中的定价理论以及套利理论都是建立在类似于物理学中无摩擦的假设之上,每次上期权期货课,都要对前提假设进行温故。但在行为金融学中,有限套利打破了这个禁忌,更加接近现世界,也更加复杂,进而是对经典金融学的有力冲击。同时,作者举出实例来对有限套利进行支持。例如其中的孪生证券(皇家荷兰与壳牌公司),是对有限套利的有力支持。进一步冲击了市场有效假说(套利充分假说)。心理学(psychology),行为金融学的第二大组成要件,把冷冰冰的专业知识人性化,从人性的角度去解剖人的行为。老师曾说过,一门学科的基础是假设,而假设的基础是信仰;就如同宗教信仰一样,学习的人只有顶礼膜拜。可是,当我们从一门学科的信仰开始下手,无疑是釜底抽薪,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重大的发现。心理学的加入,无疑起到了这个作用。信念也好,信仰也好,beliefs确实在人们认知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探究过程中过度自信、乐观主义、保守主义、锚定效应、获得性偏差等等都有所提及。但有意思的确实是:1.人们即使知道前因后果,在应用是却畏手畏脚;2.专家的表现在多数时候更差;3.激励的提升,并不能带来等比例的收益。这或许正是行为金融的魅力所在:情理之外,人性之中。人性的另一大弱点成为接下来一部分讨论的重点——偏好(preference)。在这里,作者介绍了行为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这个由Kahneman和Tversky所发现并总结的理论,用价值函数代替了期望效用里面的效用函数,权重代替了概率,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主观调整了实际的概率值,以至于在证券市场中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亦即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决策者对现象做出或预测通常会选定一个参考点(reference point)。在评估过程中人对参考点的选择和调整经常是不充分的,不同的参考点得出得结论不一样,导致了参考点和不同引起的暂时的反应不足和决策偏差。这个理论,很好的通过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模糊厌恶(ambiguity aversion)等一系列心理分析,就我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镇痛治疗规范.docx VIP
- 数字文化与娱乐:2025年动漫IP衍生品市场洞察报告.docx
- 护理安全管理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课件教学教材演示幻灯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动物园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NB-T 47047-2015 承压设备用镍及镍合金无缝管.pdf VIP
- 气道净化护理(2024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doc VIP
- 《电子商务概论》(附微课 第5版)课件 第7、8章 新媒体运营、 电子商务安全.pdf
- 深圳市育才教育团育才三中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doc VIP
-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