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试题文献.doc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金匮要略试题(81) 1.论治原则: 表里同病、当分缓急;痼疾卒病、治有先后;诸病在脏、审因论治;饮食调护、各有所忌。 2. 张仲景病因三条与陈无择的三因学说有何异同 张仲景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陈无择三因:人之七情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为内因;天之六淫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为外因;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创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为不内外因。 3. 具有桂枝、茯苓的方剂有哪些?各主治何病证? 茯苓、桂枝是仲景常用对药,二者配伍具有通阳利水作用。《金匮》一书中具有茯苓、桂枝的方剂:候氏黑散、苓桂草枣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五苓散、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茵陈五苓散、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肾气丸。 (1)候氏黑散。其功效为清肝化痰,养血祛风,主治中风夹寒之证。 (2)苓桂草枣汤。其功效为培土制水,通阳降逆,主治误汗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之证。 (3)苓桂术甘汤。其功效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狭义痰饮之饮停心下证。 (4)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其功效为补虚除饮,散结消坚,主治膈间支饮服木防己汤后仍有痞坚者。 (5)五苓散。其功效为化气利水,主治饮停下焦,气化不利,水饮逆动证。 (6)桂苓五味甘草汤。其功效为敛气平冲,兼以化饮,主治服小青龙汤后发生冲气上逆之证。 (7)防己茯苓汤。其功效为通阳化气,表里分清,主治皮水阳郁证。 (8)茵陈五苓散。其功效为利湿清热退黄,主治黄疸湿重于热证。 (9)茯苓泽泻汤。其功效为健脾利水,化气散饮,主治呕吐饮阻气逆证。 (10)桂枝茯苓丸。其功效为化瘀消癥,主治宿有癥积,血瘀气滞,血不归经,下血不止证。 (11)肾气丸。其功效为补肾益阴温阳,主治肾虚而致虚劳腰痛、消渴、转胞、痰饮、脚气。 4. 谈谈张仲景对疾病的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 张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金匮》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果人体正气不虚,不遗形体有衰,纵有客气邪风侵袭,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使得病亦不会深入.要做到未病先防,张仲景指出要养慎.其具体措施有: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及房室勿令竭乏等.说明既要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避免意外的灾伤,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及房室都要有节制,这样就能保持五脏元真通畅而健康无病. 二,已病防传:指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谓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法,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深入.若邪已入脏腑,则当根据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治未病之脏腑,截断其传变,阻止病情发展蔓延. 5. 试述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并举例说明. 基本规律:实则传而虚则不传;虚则受邪而实则不受邪. 一,实则传而虚则不传,指已病的脏腑而言.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肝实证易传其所胜之脾,故需当先实脾.若属肝虚证,则不易传脾. 二,虚则受邪而实则不受邪,则是指受传的脏腑而言.再以肝病传脾为例,如肝实脾虚则肝病传脾,治疗上必须当先实脾,如脾不虚则不需补脾,故云: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总之,脏腑邪盛则传,而脏腑邪不盛则不传;脏腑虚则受邪,而脏腑不虚则不受邪气相传,这就是脏腑虚实传变的基本规律. 6. .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 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泥. 7. 试述《金匮》对肝虚证的具体治法. 《金匮》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具体说明肝虚证的治法.肝虚之证,多为肝之阴血不足,除直补本脏外,还应根据五行相生方面来养肝体,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故补用酸.焦苦入心,因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而且肝虚易受肺金之侮,助心火可制约肺金.甘药调和脾土,目的在于补土制水以助火,从而制金防其侮肝木;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另外,酸甘相合,又可化阴以养肝体.说明治疗肝虚证不仅要补肝之本脏,且要从相生方面滋养肝体.这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