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经药性赋文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手太隂肺经用藥賦 肺主五臟之華盖。出声音而澤逮皮膚。亦为百衇之朝宗。通呼吸而權歸淸肃。虚則夢田野之荒蕪。實則夢兵戈之殄戮。有餘則喘嗽。瀉必清涼。不足則氣微。補須酸屬。 1.人參甘温微苦。補肺中元氣。而虚脹自除。法在塞因塞用。非實熱所可沾唇。 2.沙參甘苦微寒。補肺中真隂。而火刑可却。治由專任專成。豈寒客所宜染指。 3.東洋參微温而苦。擅和脾胃之功。 4.西洋參苦寒微甘。降火生津之旨。 5.杏仁辛温苦。宣肺氣而行痰。散风寒而解表。利胸膈之欎结。通大肠之氣壅。 6.竹叶辛淡甘寒。消痰涎而清热。涼心火而缓脾。除上焦之風邪。清氣冲之咳逆。 7.前胡辛以暢肺解風寒。甘以入脾理胸腹。苦泄厥隂之熱。寒散太陽之邪。下氣甚佳。消痰有效。 8.薄荷辛以通竅散風邪。升以發汗搜肝氣。香開胸膈之满。涼清肺金之熱。失音可救。痰嗽更宜。 9.燕窝甘平。養肺隂理虚勞之聖藥。止咳嗽之無休。 10.蟬蜕甘寒。除風熱清聲音之良方。療驚癎而有益。 11.百部甘寒微温。療小兒之疳積。可望諸蟲漸除。利肺金之受刑。能使諸嗽立止。 12.括蒌甘寒苦润。清上焦之火邪。能使痰氣下降。滌胸膈之欎熱。可望津液上承。 13.香薷辛温。迺夏月清隂暑之靈根。為天解表邪之妙品。 14.麥冬甘苦。退肺內潛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辛金。 15.紫苑辛温而潤。得保金之功。能開喉痹而通利。 16.白芨苦濇而辛。得秋金之令。能化瘀血而生新。 17.海粉甘寒。消痰而清熱。 18山藥味甘。益胃而濇精。 19.桔梗味苦辛平。表散寒邪。開提氣血。通鼻而理咽喉。清肺熱以治癰痿。 20.百合味甘而平。润肺寧心。清热止嗽。利二便以治浮腫。止涕涙而定痫驚。 21.貝母甘辛微寒。消痰润肺。滌熱清心。胸中十结無虞。喘咳红痰有藉。 22.南星味苦而辛。療癎治驚。攻積坺腫。破血行胎可慮。風濕麻痹須尋。 23.萊菔子氣辛性温。除膨脹。消食積。主下氣而散寒。生吐風痰而瘡疹可發。吵定喘嗽而腫毒能消。 24.桑白皮辛甘而寒。泻肺火。利二便。止痰嗽而解渴。枝通润莭而却風飬筋。叶却風邪而明目止汗。 25.茅根甘寒。淸火兼行水。鍼能溃噥而邪外托。花能止血而熱下潜。 26.蘓叶味辛。却風而散寒。子则開欎而氣能平。梗則順氣而胎自適。 27.牛蒡子氣辛苦寒。散瘡瘍之腫毒。而喉痺克除。 28.馬兜铃辛苦而寒。淸肺金之火邪。而痰嗽可革。 29.射干苦寒。消心脾老血。療喉痺咽亁。 30.海石鹹寒。化上焦老痰。消癭瘤結核。 31.天冬甘苦大寒。清金降火。而水徹上源。 32.花粉酸甘微苦。助胃生津。而熱從下出。 33.烏梅肉酸温。濇肠敛肺。血痢尤良。 34.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虛人宜禁。 35.枯芩苦寒。泻肺火而清氣。治火嗽而降痰。 36.馬勃辛平。清肺火而解熱。止喉痺而痛定。 37.白前辛甘微寒。能止嗽而快膈。主降氣而下痰。 38.五味甘酸鹹温。能敛肺而生津。定喘嗽而滋腎。 39.葶藶子苦辛大寒。有喜遂水氣之能。泄陽分氣閉之病。痰飲可理。散結調經。 40.旋覆花辛苦鹹温。有通利血衇之效。治肺經臟腑之病。下氣消痰。行水更勝。肺苦氣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以辛瀉之。 手陽明大腸经用藥賦 大腸當臍右叠迴。稱庚金之腑。轉輸糟粕。為傳道之官。實積而腸滿不通。瀉須遠熱。陽虛而腸鳴泄痛。補不宜寒。 1.麻仁甘平滑利。潤腸中之燥結。療難便而緩脾。 2.黃芩苦寒入心。瀉中焦之火邪。除脾家之濕熱。 3.桃仁苦平微甘。破大腸之血滯。而新血亦生。 4.大黄大苦大寒。滌腸胃之塞壅。而瘀熱能理。 5.禹餘糧甘平性濇。止痢治血崩。 6.白頭翁味苦性凉。消疣止熱痢。 7.元明粉辛甘鹹冷。去胃家之實熱。而腸中宿垢堪平。 8.樗白皮苦濇而寒。去肺胃之陳痰。而久痢腸風有益。 9.訶子苦温。開音止渴。并治滑泄之疴。 10.瑣陽甘温。益精補隂。正屬温潤之劑。 11.淫羊霍甘温。入肝與腎。理四肢兮補命門。 12.牽牛子辛熱。逐水消痰。利二便兮息風祕。 13.豨薟草苦辛。主大腸風濕之泄瀉。 14.炙卷柏辛温。治腸風下血而脫肛。 15.地榆酸苦微寒。主收斂入下焦。除血熱腸風血痢。 16.槐角味苦而寒。走大腸淸肝膽。治諸痔濕癢隂瘡。 17.梹榔苦辛而温。破脹攻堅。疏後重而行痰宜進。 18.枳實酸寒而苦。行痰破氣。利胸膈而水腫堪甞。 足陽明胃经用藥賦 胃為倉廩之官。平調則五臟安妥。又為水榖之海。寛暢則六腑冲和。審虛寒兮骨節皆痛。驗實熱兮囗舌亁枯。 1.藿香辛甘微温。開胃止嘔。而中州得令。 2.丁香辛温純陽。泄肺温胃。而冷逆可平。 3.神麯辛甘而温。消食化痰。而調中為勝。 4.豆卷味甘性平。破血消水。而胃熱尤神。 5.柏子仁辛甘而平。氣香以透心脾。性润而滋肝腎。 6.人中黄味甘而寒。瀉五臓之实熱。頓入腸胃之經。 7.海金沙以甘寒之性。能淸血分之熱於太陽。領釜底抽薪之義。 8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