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俊-鱼类代谢障碍的流行病学及控制对策教学幻灯片.pptVIP

王伟俊-鱼类代谢障碍的流行病学及控制对策教学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类代谢障碍的流行病学及控制对策 王伟俊;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探索当前鱼类常见 的“肝胆综合症”的病因。 意义:为防治控制此类病因引起的肝胆病提 供决策依据。;影响鱼类健康养殖的四大问题;高密度养殖中的拥挤胁迫;污染水体中鱼类的适应性反应;饲料的安全性对代谢的影响;过度施药对鱼池生态系统的破坏;养殖鱼类肝胆病变的病因;草鱼代谢障碍性肝病的流行学调查;※ 流行病调查结果 1、草鱼肝胆病的发生率及与鱼池大小关系(见表) ※ 湖北地区肝胆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 ※ 池塘面积大较池塘面积小发病率低,表明大型池抗污染能力较小型池强;3、鱼池肝胆病初始发病的季节发布 ※ 肝胆病在4~9月都可发生 ※ 7~9月是肝胆病高峰流行季节,发生率 较4~6月高约70% ※ 提示温度对肝胆病的关系 ;4、 养殖水体中若干理化因素与 肝胆病病情关系;不同健康状态鱼类的血液参数 ;※ 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喂同一品牌的饲料的 草鱼,其血液参数有显著差异 ※ 未发病渔池中的草鱼血液参数较自养鱼也 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类似病原病潜伏期的 血液参数。 ※ 血液参数的差异反映出肝实质细胞的损 害,印证代谢失调与环境有关。;小结: 1、本次调查的资料复杂,仅是初步结果 2、从初步整理分析,目前常见的肝胆病,水体环境的恶化是该病的诱导病因,应称为“适应性代谢障碍病” 3、 “适应性代谢障碍病”的环境因子是综合性、积累性的。本次调查尚未能确认主要影响因子。;代谢障碍病的控制对策;第九章 代谢障碍性骨疾病;第一节 骨代谢异常;第二节 骨疏松;*坏血病;临床表现:四肢肌肉尤其在关节附近常有出血现象,亦可见齿龈出血,患肢少动,触痛明显,呈假性麻痹状态。好发于生长最迅速和最活动的软骨化骨的部位,如膝、肩、踝、腕等。 X线表现:1、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增厚,密度↑,呈不规则碎片状,即碎屑带,“曲姆尔带” 或“弗兰克尔白线”,并向两旁凸出于干骺端之外,形成刺样改变,称“皮尔坎氏征”。在先期钙化带之下??一带状骨质稀疏区,称为坏血病带或赖多夫带。此处可因骨折而分裂和移位。 边缘骨皮质和松质骨可呈单侧或双侧性缺损,或形成透光裂隙。 ;2、骨骺改变与干骺端相似,骨骺四周围钙化增多而呈密度增高的环状,中央则因松质骨萎缩而呈毛玻璃样密度↓,使骨骺呈指环状称“温伯格环”。 3、骨质普遍稀疏萎缩,骨小梁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皮质薄,髓腔宽。 ;4、骨膜下出血,出现较晚,X线下最初为软组织肿胀,密度↑,其后在骨旁出现三角形掀起的钙化阴影。日久血肿机化钙化可呈包壳状。 5、VitC治疗后,病变很快痊愈,表现为“坏血病线消失”,骨小梁结构清晰,增厚的先期钙化带可随骨干生长而以一条增白细线埋入骨干中,骨皮质增厚。骨骺中央稀疏区和骨膜下血肿的钙化包壳,也持续数年之久。“坏血病线”处的分离和移位可自行复位愈合. ;第三节 骨软化;一、骨质软化症;X线表现:1、骨质密度减低。(骨钙化不全)骨皮质变薄,严重者呈线条状。 2、骨小梁粗糙而模糊。粗糙——骨样组织↑,模糊——钙化不全。 3、广泛的骨骼变形。典型表现有:三叶状骨盆,髋内翻,膝内翻,成“X”形腿,脊柱侧突、后突,椎体呈双凹,松底凹陷。 ;4、骨折和假骨折线出现。假骨折线为一细长带状透光区,可完全或部分贯穿骨胳,与骨皮质成直角相交,边缘较清晰,外围骨质可稍呈硬化,常呈对称而多发“Looser带”。 5、经VitD和钙质治疗后,骨质密度和骨小梁可渐渐恢复,骨胳畸形则常永久存在。 ;二、佝偻病——VitD缺乏症;X线表现: 1、活动期: ①干骺端先期钙化带模糊,不则,与骨骺的距离增宽,干骺端横径增宽,受重力压迫呈杯口状凹陷、骨小梁紊乱,疏松而粗糙,模糊呈毛刷状。 ②骨骺按时出现或略晚,边缘毛糙不齐,其内骨松骨稀疏,有时变小甚至消失。③骨干长度沿纵轴缩短,由于钙质少,骨质呈普遍性稀疏、密度↓,皮质变薄,常伴多发性青枝骨折。由于负重,出现“O”“X”畸形腿。 ;2、痊愈期: 接受治疗后,干骺端骨比渐趋正常,其杯口状凹陷及毛刷状边缘渐趋整齐,密度↑呈一带状。干骺端与骨骺的距离缩短,骨骺也发生同样的变化,先出现环形致密影,渐增厚与中央骨质明融合。骨皮质致密而清晰,但变形可长期存在。 ;佝偻病与坏血病的鉴别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