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摘要:阐述了城市绿地、城市防灾减灾、城市灾害的相关定义和城市灾害类型,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避震、防火、防洪、抗旱等主要功能,分析了现有绿地防灾减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现有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现状;问题;策略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中人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的绿色空间;广义的城市绿地指被植物覆盖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城市绿地可分为永久性绿地和城市绿地,前者指农耕地和天然绿地,后者指分布在城市地域范围内人工种植、养护的绿地。城市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对城市功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一种事件。城市由于其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及广大民众对公共设施的依赖,其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更为突出[1]。
1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除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外,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1.1 避震功能
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地将居民从震坏的建筑物中疏散到空旷地,可有效地减少人员的伤亡。
实例:唐山震后城市绿地作用与建设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8.2级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400多年来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共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经济损失高达100亿人民币。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在这次地震中园林绿地首先起到了安全疏散灾民的作用。大地震后,各类建筑几近全部倒塌,大小余震不断发生。在城市绿地中,建筑物少而低矮,绿化面积大,是 人们避震的理想场所。据粗略统计,仅凤凰山公园、人民公园、大城山公园部分地区(总面积约50余hm2),就疏散了灾民一万人以上。其次还解决灾民的居住生活问题。唐山市震前的民用建筑抗震性能差,在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房屋倒塌后在部分原地建起防震棚和简易房,部分灾民由于原地塌 陷,地震废墟多和人口伤亡多,无力清理。园林系统职工在三个公园内共搭建了简易住房670户,灾民在公园中居住几年甚至二十年分别于1984年至1995 年迁出。唯一的6 hm2东工人新村居住区的区级绿地全部被灾民搭起了简易房。地震后一周内,全市断水,公园内游泳池和人工湖中的水成为附近居民的唯 一水源。北寺公园内的一眼废井中的水,为附近居民供水一个月之久,解决了灾民临时水源的困难。绿地内的各种落叶乔木,大街小巷及各单位庭院绿化的树木,为 灾民搭棚避震提供了部分材料,解决了燃眉之急,绿地中树木枯枝、少量灌木成为灾民临时的燃料。
依据震后的救灾经验,1978年根据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城市结构及历史、自然条件,参照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的《城市规划定额暂行规定》的要求而编制了绿化总体规划。全市人均公共绿地6 m2,分三级配制:市级绿地人均3 m2,区级绿地人均2 m2,小区绿地人均1 m2。以上指标经六年实践后,除区级绿地外,另两个指标基本实现。
唐山震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扩大了市级公园面积,原人民公园扩建为大钊公园,面积增加近一倍;新建了陡河带状公园24. 39 hm2(一期工程),还乡河公园71. 46 hm2,两个林荫带1. 32 hm2,改建了弯道山公园12. 47 hm2;大城山公园118 hm2。这些公园都与市区抗震通道相接,万一发生地震能使救灾大型专用车辆通行,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通畅、及时,居民能迅速疏散到绿地中去。注重了小区绿地建设。唐山市震后重建的绿地系统规划为避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条件。1923 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受害者超过100 万人,死亡者多达9 万人,而90%以上死亡者是被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大火烧死的。据地震后的调查,在这场火灾中城市的绿地和公园的灭火效力比人工灭火高1 倍以上,63%的火灾是由于城市绿地等开敞空间的存在而熄灭的,其余37%的火灾才是通过人工熄灭的[4]。
1.3 防洪、抗旱、保持水土功能
公园绿地通过截留降水、土壤吸收等途径对径流速度和流量具有明显调控功能。树冠的截留、地被植物的截留以及死地被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减缓了流速,起到减小洪水、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5]。
2 我国现有绿地防灾减灾现状
城市绿地是城市各组成部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贡献。至2008 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m2[6]。
自唐山大地震开始,“减灾”概念第一次引入我国。北京最早在1993 年提出建设应急避难所,2003 年10 月建成的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所”便是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将城市绿地建设成具有完备防灾设施的防灾公园[1]。2005 年为配合2008 年奥运会,北京制定《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其他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现已建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