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山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黄山记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第1课 黄山记(徐迟) [第一模块:课文导语] 都喜欢登临,在此留下了许多高山仰止的壮美诗篇;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两次游历,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浩叹。——黄山,中国最美的、最令人震撼的名山之一!跟随徐迟的脚步,感受自然的伟大,让我们走进黄山! [第二模块: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1934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 抗战爆发后,徐迟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这期间,他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抗战胜利后,由重庆抵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 全国解放后,徐迟先后任《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诗、散文和特写。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如描写科学家生活的《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受到广泛好评。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 [第三模块:字词梳理] (一)字音字形 煞(shà)费心机 皖(wǎn)南 前拥后簇(cù) 悭(qiān)吝 飘渺(piāo miǎo) 光晕(yùn) 菡萏(hàn dàn) 出糗(qiǔ) 氤氲(yīn yūn) 叱咤(chì zhà) 褶(zhě)皱 喘息甫(fǔ)定 倏(shū)来倏去 拾(shè)级而上 自出机杼(zhù) 喑(yīn)呜 虔(qián)诚 (二)词语辨析 (1)委托·委派 委托:把事情托付给别人或别的机构。委托人和被委派人是代理关系。 委派:派人担任职务或完成某项任务。委派人和被委派人是隶属关系。 (2)界线·界限 界线:指两个区域分界线,较具体;不同事物的分界。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3)游览·游历 游览:从容行走观看。 游历:指远途旅游。 ⑷修饰·粉饰 修饰: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也可指使语言文字生动明确。 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多含贬义) (三)词语释义 ①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②鸿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③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④逸兴横飞: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⑤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⑥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⑦煞费心机:指费尽心思。 ⑧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巧。 [第四模块:课后习题解答] 一、命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通过给每部分加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每部分的核心内容,更容易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根据文章四个部分所描述的不同侧重点,可分别给它们设一个小标题:一、黄山胜境概貌;二、人们登山简史;三、攀登险峰天都;四、观赏奇丽风光。 详细解析:本文的思路可以说独出机杼。它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这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在写记游山时,又突破一般由下而上或由远及近的空间转移的视角,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进行重点描写,从而突出了黄山“险”与“奇”的特点。 二、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参考阅读”文章,思考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抒情议论的文字如:①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②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③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④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啊,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啊,这是何等的公园!⑤这是何等的公园! 这是何等的人间!这些抒情议论,更加突出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一主旨。它暗示读者,尽管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但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大自然最终成为人类欣赏的美的对象。⑥同时,应该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关系。 三、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外扩展阅读范围,通过查找、阅读描写黄山的散文佳作,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通过同类题材不同写法的文章的比较,加深对“参考阅读”中的文章的理解,也掌握更丰富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可参考《黄山三天》、《上天都》等。 [第五模块:课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