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系列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瓷器系列研究

中国古代瓷器系列研究 瓷器的起源在中国,它的发明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一次伟大贡献。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古时候,古代帝王贵族为显示自己尊贵地位,搜罗民间工艺,因此瓷器的制作得以出现。瓷器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原始瓷器。商周时期,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原料处理比较粗糙,因此原始瓷器产生胎体中存在许多裂纹,胎料杂质多,釉色不稳定的特征。中国早期瓷器是以青瓷为主,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了东汉晚期青瓷制作进入了成熟阶段,首先出现在浙江省一带,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这一时代的瓷器摆脱了原始瓷器粗糙之处,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制作在南方一带发展比较活跃,并形成了独立的窑系。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且瓷器上产生许多装饰的花纹等。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宋代产生了许多名窑,并且各窑内产生的瓷器特征突出。宋代是一个瓷的时代。南北各地,名窑纷呈。新的技艺、新的釉色层出不穷,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在青瓷与白瓷两大瓷系之间争奇斗艳。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瓷系在沉睡多年的景德镇横空出世,那就是青白瓷。由于古代帝王贵族不惜金钱珍爱瓷器,因此,瓷器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瓷器从最初的陶器到素瓷在发展到彩瓷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的演变,显示了中国文明的不断进步。 说到瓷器,我们就要想到生产瓷器的地方---窑,烧制瓷器的窑有以下几类:1、越窑,该窑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越窑以秘色瓷最为著名。2.邢窑,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3.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4.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5.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6.南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7.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8.建窑,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宋代盛斗茶之风,视建窑所产茶碗为最佳之器。9.景德镇窑,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茶具传到日本,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称之“珠光青瓷”。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10.宜兴窑,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