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案幻灯片学习资料
1.2 湿地的分类 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 1999年国家林业局为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参照《湿地公约》的分类将中国的湿地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湿地、库塘等5大类28种类型。 我国的湿地分类 2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2.1 淡水沼泽湿地 所有远离海岸带或不受海水影响的湿地统称为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淡水草本沼泽生态系统、泥炭湿地生态系统、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和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 2.1.1 淡水草本沼泽生态系统 占湿地总面积的20%,是最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淡水草本沼泽湿地的剖面结构自上而下一般分为草根层,腐殖质层(泥炭层),潜育层和母质层(一般为黏土或亚黏土)。 淡水草本沼泽有许多植被类型,常见优势种有芦苇、香蒲、黑三棱等挺水植物,水葫芦等浮水植物,马尾藻等沉水植物。 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要能量通道的生态系统。低等生物起着重要作用。分解者有线虫、放射菌等;昆虫,如蚊子,是重要的消费者。大型消费者有两栖类、鱼类、贝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1.2 泥炭湿地生态系统 泥炭湿地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多余的水分和泥炭积累。潮湿、寒冷的气候是泥炭湿地发育的基本条件。泥炭湿地通常具有酸性环境和有限的可用养分,是贫营养和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泥炭沼泽湿地的植被主要是由泥炭藓、莎草、石楠、柳树等一些嗜酸植物组成。植物呈垫状,木本植物高度通常不到1m。 该区域只能发现极少量的两栖与爬行动物,驯鹿、黑熊是比较常见的哺乳动物,泥炭沼泽湿地的鸟类较多。 3.3 沉水植被恢复 如果没有水生植物将大量的营养束缚在体内,湖泊的富营养化速度将是迅速的。从整体上看,以水生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湖泊水质较好,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程度较高,因为大量的营养物质被积存在水草中,从营养上抑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得水质清澈,这常常被称为水草的“净化功能”。 3.4 漂浮植物恢复 漂浮植物都有较强的过滤和吸收,吸附污染物、悬浮物的作用,同时还是水中生物栖息、繁殖的场所,能够提供各类水生动物的食物。水中植物的多样性,不仅发挥了很强的水质净化作用,而且还为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必备条件,更为水边环境增添了自然风光。 3.5 水生动物生态恢复 水生动物的多样性,使它们在水中互相依存,与水生植物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形成生态平衡,同时也不断地消耗和降解着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使水体得以净化。 3.6 植被缓冲带建设 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它既受陆地系统影响,又受水体的影响。植被缓冲带可以是生长于湖滨,也可以是河岸、河口海岸带,因此这里通称为岸线植被缓冲带或岸线缓冲带。 岸线缓冲带是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将水体与其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分离,一方面阻止水体的波浪和洪水对岸线的侵蚀;另一方面,在径流进入湖泊以前过滤其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包括化肥和除草剂等;同时它还提供了水生昆虫、微生物、鱼类和其他动物的栖息地,从而维持一个脆弱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固体废物一般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以及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等。 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 有机废物,无机废物 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 固体状(颗粒状、粉状、块状),泥状 矿生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与污水处理厂固体污泥 固体废物处理主要包括 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热处理 固化处理 固体废物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处置方法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等。 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包括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为最终实现资源化。 减量化:通过适宜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减小其容积。 资源化:通过各种方法从同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组分和能源,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加速资源循环,保护环境。 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 4.1 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模式 ①肥料化,通过直接利用或加工利用的方式,将固体废物转化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②饲料化,将固体废物转化为养殖业所必需的饲料。 ③原料替代化,利用固体废物可替代部分生产活动中的宝贵资源,如利用米糠、蔗渣等可替代木材生产木腐性食用菌。 ④能源化,即利用工业废物生产沼气,其发酵残余物又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4.2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术 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还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