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与利用进展-应用生态学报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5年6月 第26卷 第6期
-
Chinese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Jun. 2015,26(6):1901 1912
城市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与利用进展∗
∗∗
刘 文 陈卫平 彭 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摘 要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新兴雨水管理技术,在消减城市雨洪和滞留污染物等方
面效果显著.本文系统介绍了LID 技术体系,综述了国外关于3 类典型LID 设施(生物滞留
池、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对暴雨径流和主要污染物的消减效果研究,以及LID技术在模型模
拟、成本效益分析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LID技术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不足;最后从LID技术的研究方向、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建
议.旨在通过国外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LID技术在国内的标准制定和广泛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和建议.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暴雨径流;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透水路面
- - -
文章编号 1001 9332(2015)06 1901 12 中图分类号 TV122.1;X321 文献标识码 A
Advances in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for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LIU
Wen,CHEN Wei⁃ping,PENG Chi (State Key Laboratoryfor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
search Center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
-
na). ⁃Chin. J. Appl. Ecol.,2015,26(6):1901 1912.
Abstract: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a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for stormwater manage⁃
ment,is effective to mitigate urban flooding and to detain pollutants. This paper systemically intro⁃
duced the LID technology system,and summarized the reduction effects of three typical LID facili⁃
ties (i.e.,bio⁃retention,greenroof andpermeablepavement)on stormwaterrunoff andmainpollu⁃
tantsin recent literature,aswell asresearch outcomesand experiencesof LIDtechnology on model
simulation,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ystem. On this basis,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LID technology studies. Finally,some suggesti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