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理科地理试卷.doc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理科地理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理科地理试卷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理科卷 本试卷共12页,全卷100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学科、班级和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区域内的点涂黑。考生必须将答案写在划定的区域内,区域外不记分。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全卷选择题共100题,每小题1.5分,共1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 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 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 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 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都是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读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地貌景观图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属于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D.河三角洲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6、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7、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以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油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 C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该线以南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 ) ①南疆 ②北疆 ③呼伦贝尔草原 ④辽河上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 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 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示。据此回答23~24题。 23、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滥采矿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24、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5~27题。 2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27、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