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学自传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文学自传2》

古今异义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始三岁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负瓦施屋 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 C、余威震于殊俗   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 D、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竟陵   自九岁属文 词类活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常扁舟往来山寺 B、杖击林木 C、手弄流水 D、灰心木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   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B、 因与之游处   公因矫怜抚爱 C、 以吾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   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D、 号泣而归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郢人酺于沧浪 A、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B、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C、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 D、吾其何择哉? 翻译: (1)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 译:(我)常常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到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回去。 (2)公因矫怜抚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译:积公由于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扫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用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 * 陆羽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 第一段,作者的概况和为人。 第二段,隐居苕溪的生活。 第三段,寄身寺庙的经历。 第四段,结交名流的情形。 第五段,勤奋著述的成就。 看似散乱,随手拈来。 从时间上看,第一、二段是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 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第三、四、五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 “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 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 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 作者自幼失去双亲 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 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 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 呼应名、字的抱负与期盼。 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 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 “才辩为性,褊 躁多自用意”, “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又与人为信” 闭门读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有何根据? 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陆羽是怎样使“积公”放弃坚持,“从尔所欲”的? 子执儒典不屈 羽将授孔圣之文。 历试贱务 又束于寺中 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 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四段中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 李齐物、崔国辅 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 他们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名闻遐迩的机会。 他们与作者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记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念。 《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皆感时之作,表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一生历经磨难,自幼失去父母,寄身寺庙备受折磨,但他从不屈服,充满自信,敢于挑战,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