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空气中的“流浪汉”doc.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空气中的“流浪汉”doc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一束阳光、游荡、灰尘、挨着、街道、繁茂、烟囱、浓黑、爆发、摩擦、昼夜、宇宙、水蒸气、聚集、不妨、瓷碗、渣滓、呛人、鼻子、嘶哑、捕捉、植树造林、漫天飞舞,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列举数字、对比等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科普作品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了解灰尘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板书:流浪汉) (到处游荡、无家可归、四处漂泊……)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学学(补齐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 ①齐读课题 为什么加引号?这个引导有什么作用呢? (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①是什么意思呢?请打开书,请轻声读一读课题旁边的注释。 “科普作家”是专写哪类文章的呢?专写普及科学知识文章的。 5、预习检查:一束阳光、游荡、灰尘、挨着、街道、繁茂、烟囱、浓黑、爆发、摩擦、昼夜、宇宙、水蒸气、聚集、不妨、瓷碗、渣滓、呛人、鼻子、嘶哑、捕捉、植树造林、漫天飞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正音“尘”)(课中随机正音“蒸”、“渣渧”等)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板书:灰尘)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灰尘与流浪汉有什么相同点?交流,齐读。 三、研读课文,了解灰尘。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讲述了有关于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轻声读课文2——6节。 交流。 (1)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为要点板书: 灰尘大小 2 来源 2 用处 3 坏处 4 管教 5、6 ● 灰尘很小 (1)指名读第2节。用“_____”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2)你能想象一颗灰尘有多大吗?作者在这儿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拿出你的尺来看看一厘米有多长,就在这短短的一厘米中有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用了数字,你现在知道了吧,一颗灰尘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啊! (3)指名读句子。 ● 灰尘分布不同 读一读这句话,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 (媒体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用了什么方法?这儿有个分号,男生读前半句,女少读后半句。通过这些数字你了解到什么?用一句话说说。 小结:句中一个多,一个少,这是在进行——比较。这句话是写“大小”吗?是写“来源”吗?是通过比较写了灰尘的分布。(板书:分布) 练习 说话: 城市街道中的灰尘真多, 。 山林地带的灰尘比较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灰尘的来源 它们从哪儿来的呢?轻声读第二节中相关内容,在心中数一数。 快速记一记,指名看谁记得多。 看看图,再轻声读读这部分。 我们已经知道灰尘的来源有5方面,不看书,填上正确的标点: (媒体出示):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起来了( )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 )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 )车辆奔跑、人走路,又会带起多少灰尘( )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师引读,讨论:为什么第4个来源后用句号而不用分号? 师:因为前四个写的是地球上的情况,最后一个是地球外太空中的情况,于是前四个用分句形式,最后一个单独来写。科普文就是这样连标点也表达得很准确! ● 灰尘的用处、坏处 (板书——)课文的3、4两节分别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 齐读第3小节,说说“用处”。 第4节写灰尘的坏处,自己读读看。说说坏处。它的坏处还有吗?坏处这么多,这样看来灰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真是害大于利(板书) 想一想:为什么用处少篇幅长,坏处这么多篇幅却短呢? (看来作者是将读者不了解的、想知道的、不懂的作为重点具体阐述。大家知道的就惜墨如金,少写一些。) “用处”和“坏处”两节顺序能对换吗?(板书:“用处”与“坏处”颠倒)联系上下文,轻声读读体会体会。(2、3人) 这样写才符合逻辑。她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了。指名读第5节。 师:从这两节内容的安排上,看得出在写作顺序上逻辑性很强。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表达的严谨!顺序不能换,应该先写用处,再写坏处。 ● 管教灰尘 过渡:那么怎样来管教灰尘呢?(板书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