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础医学]血液流变学.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医学]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 一、 基本概念 (一)什么叫血液流变学? 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为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是从不同层次上研究血液与血管流变问题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红细胞的聚集、变形能力检查、血小板的功能检查(主要指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检查)以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生化检查。 (二)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 1.表观粘度(?b):在一定切变率下测得的粘度值为表观粘度。 2.相对粘度 (?r):血液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为相对粘度。 3.还原粘度(RV):以血浆粘度为标准,单位压积血液的粘度比血浆粘度增加了多少。 4. 红细胞压积(Hct):血液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作红细胞压积。 5. 血沉(ESR):单位时间内红细胞的沉降率叫血沉。血沉反映的是红细胞在血浆中的分散能力或聚集状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6. 血沉方程K值:ESR除反映血液的成分改变外,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红细胞压积,后者成为影响血沉的主要因素。红细胞压积增高的标本可引起ESR减慢;反之则加快。因此血沉方程K值的换算可较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7. 红细胞变形指数(TK):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8. 红细胞刚性指数(IR):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9. 红细胞聚集指数(RE):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10.红细胞电泳指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一. 检测方法: 1.全血粘度:目前主要采用锥板法。 2.血浆粘度:毛细管法。 3.红细胞压积 :温氏法、微量毛细管法和微量电比容法,最常用的为温氏法。 4.血沉:温氏法。 5.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临床诊断意义 一、血液流变学相关检测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 (一)全血粘度 1.影响因素 (1) 影响血粘度的内在因素 1)红细胞压积(Hct):Hct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Hct呈指数增长,当Hct达到80%时,血液便失去流动性。 2)红细胞变形和大小:红细胞在流动中发生变形和定向是影响高切变率时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在红细胞数相等的条件下,每个红细胞大小(MCV)的不同,对血液粘度也有明显影响。 3)红细胞聚集:低切变率时血液粘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的影响, 红细胞聚集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决定于血浆大分子的桥联力、流场的切应力以及红细胞表面的静电排斥力等之间的平衡。 4)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对全血粘度有很大的影响。血浆中含有多种血浆蛋白、脂类及电解质等,其中以蛋白质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 (2) 影响血液粘度的外界因素 1)温度 温度对血液粘度的影响依赖于血液及组成成分的流变性,如红细胞聚集、变形及血浆粘度等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般以生理温度(37℃)为佳。 2)渗透压及pH 渗透压及pH可引起红细胞形状、大小及膜硬度的改变,从而引起血液粘度的变化。 3)输液 输液的渗透压与血浆不同,导致体液经毛细血管壁出入而影响Hct。此外,输液后也可使红细胞聚集而影响血液粘度。 4)抗凝剂 柠檬酸盐、草酸盐等可引起红细胞皱缩而影响Hct,导致血液粘度改变。而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则对红细胞大小形状无影响,故推荐以肝素或EDTA作为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抗凝剂。 2.临床意义 血液的粘度是血液流动性的指标,粘度越高流动性越小,反之越大。血液粘度主要有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性等内在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低切粘度反应红细胞聚集性,高切粘度反应红细胞变形性。 (1)血浆蛋白异常所致血液粘度增高: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某些结缔组织性疾病等,由于血浆中异常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而致全血粘度上升。 (2)Hct增高所致血液粘度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灼伤、严重脱水等情况下的血液浓缩。 (3)红细胞结构异常所致血液粘度增高:如镰状细胞贫血、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常血红蛋白症等。 (4)多个因素改变引起的全血粘度增高,由于HCT增高,ADP释放增加及血小板抑制物前列环素清除加快等而导致血液粘度增高,见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栓、脑梗死、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二)血浆粘度 1、 影响因素 血浆中的蛋白质、脂类及电解质是构成血浆粘度的主要成分,因此,这些成分的升高或减少及比例的改变均可影响血浆粘度,尤以蛋白质对血浆粘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2. 临床意义 所有引起血浆蛋白质异常增高的疾病均可导致血浆粘度升高(主要因素是纤维蛋白),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纤维蛋白原增多症、某些结缔组织性疾病;此外,冠心病、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肺气肿、肿瘤、白血病、肝脏疾病、糖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也可见血浆粘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