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第一讲 绪论-10
* 传媒技术学院 * 传媒技术学院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概 述 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应用电视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形象化 及时性 广泛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特点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声音广播的发展史 1893年,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有人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定时新闻广播,实现了有线广播。 1920年,在美国的匹斯堡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定时广播的无线电电台。? 在这一阶段,无线电广播在技术上采用调幅(AM)方式,工作于 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频率范围是150kHz~30MHz。 调幅广播的优点:技术完善,接收机简单、廉价,适合于固定和 便携式接收。??? 1941年,第一个调频(FM)广播电台在美国开播。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声音广播的发展史 调频广播工作于87~108MHz。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干扰 能力、易于实现立体声广播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声音广播技术开始由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过渡,出现了数字调幅、数字调频、数字音频广播(DAB)等数字声音广播技术。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声音广播的发展史 数字声音广播的主要优点是:通过纠错编码技术可消除传输过程 中的噪声积累,从而保证了传输可靠性;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可压 缩音频数据量,因而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多媒体广播 系统,即除了传送声音广播节目之外,还可以传送数据业务、静 止或活动图像等。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设想并开始研究设计图像的传送技术。 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硒(Se)元素的光电特性,为后来电视技术的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875年, George Carey 建立的个光电单元格子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88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P.Nipkow)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传送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扫描线,图像相当模糊。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尼普柯夫圆盘的原理 图1 图2 图3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尼普柯夫圆盘”上螺旋形排列着一些孔洞,当这个盘子旋转时,通过每个孔洞可以浏览一幅图像的一行,光线透过这个孔洞照在这幅图像便完成了一次行扫描,硒光电池将图像的反射光转变成电信号,下一个孔洞顺序扫描紧挨着的那部分图像,直到完整的图像全部被扫描。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925年,英国的贝尔德(J.L.Baird),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扫描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有2英寸高、1 英寸宽。1928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开创了电视技术研究的先河。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贝尔德发明的系统 The End Of Spinning Disks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1897年,德国人布劳恩发明了阴极射线管。 阴极射线管是将电信号转变为光学图像的一类电子束管,人们熟悉的电视机显像管就是这样的一种电子束管。 1933年,美籍俄国人兹沃尔金(V.K.Zworykin)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后来又发明电子扫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为真正的电视奠定了基础。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真正的电子方式的电视广播于1936年在英国伦敦开播。 1941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确定美国的电视技术标准为每秒30帧、每帧525行。(就每帧行数和场频来说,现行电视标准主要有525行/60帧和625行/50帧两种)同年7月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美国第一座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纽约WNBT电视台。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3.电视图像的彩色化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The 525-line NTSC colour system gained FCC approval in 1953 概 述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3.电视图像的彩色化 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制。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