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中药]尹德辉体质养生
中医体质与养生 ——中医体检(体质评估)是保障健康的必由之路 尹德辉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 纲 要 什么是体质 9种体质分类 体质辨识与“治未病” 识体质、辨脏腑综合运用 (一)什么是体质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事情: 有人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脸上长了包…… 夏天吹电风扇,一个人说再开高一点,有的人说再开低一点…… 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冰箱的东西就要拉肚子,有人则喜欢吃凉的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体质辨识 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体质辨识的三个相关问题 体质三级预防概念体系 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1.应用于“治未病”健康管理 2.应用于“治未病”健康保险 在全国多个地区(北京、江苏、广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西、云南等)进行体质辨识“治未病”的相关讲座和讲学,听课的有部级领导、企业员工、各级中医院医生、社区保健服务人员等达2000余人次 开展体质辨识“治未病”,使传统中医学从“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阶段进入群体预防阶段 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精神 对中医预防医学方法的充实、具有特色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识体质、辨脏腑综合运用 人的健康状态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反映的。 个体健康状态的整体趋势——体质特征 个体健康状态的具体表现——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变化 识体质、辨脏腑综合运用,才能全面把握个体健康状态。 什么是脏腑 中医学对脏腑的认识不同于西医学的同名脏器,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 脏腑是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五脏系统病证诊疗体系 建立五脏系统病证诊疗体系,将整个人体分为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即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以五脏系统为核心,无论是外感病证、内伤病证多可归属于系统之一,或系统兼病 结语 通过体质辨识,明确体质类型,易患疾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并结合脏腑功能变化的特征,找准预防措施的落脚点。所以强调“识体质”、“辨脏腑”相结合,有利于综合把握个体健康状态。 不同体质的养生 尹德辉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 纲 要 平和体质 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 痰湿体质 湿热体质 血瘀体质 气郁体质 特禀体质 平 和 质?(A型) ——健康派 占人群比例32.75%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 红润,精力充沛等。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亮,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好,胃纳佳,苔薄白,嗅觉灵,舌色淡红,二便正常,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常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体质测试:(凡符合5条以上者,可认定为本体质) 1.你精力充沛吗? 2.你容易疲乏吗? 3.你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4.你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5.你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 6.你能适应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 7.你容易失眠吗? 8.你容易忘事(健忘)吗? 养生方法 1. 精神调养: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进取,节制偏激的情感,及时消除生活中不利事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 2. 环境调摄: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 3.生活起居:起居应有规律,不要过度 劳累,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养生方法 4.饮食调养 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 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和不干净的食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