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徐州)复习课件:《桃花源记》 (共23张PPT).ppt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徐州)复习课件:《桃花源记》 (共2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春中考语文(江苏徐州)复习课件:《桃花源记》 (共23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读课文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1.发现桃花林 2.进入桃花源 3.作客桃花源 4.离开桃花源 5.再寻桃花源    写桃花林的奇异是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1.渔人看到的桃花林是怎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 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品读课文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 3.渔人从小口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 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 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桃花源人见到渔人有什么反应?说明了什么? “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见到渔人非常惊异。说明桃花源与外界隔绝的久远。 6.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对待渔人的?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可见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答案应是两方面: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几百年间的朝代更迭)。 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7.?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9.渔人离开时,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10.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桃花源 现实社会 只有父子之分 只有和平劳动 无兵火战乱 结论: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自劳自食、和睦相处 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 战乱频繁、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晋朝末年战乱频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