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第四章 新闻采访
《新闻学概论》第四章 新闻采访 主讲人:林爱兵 2005年9月 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人民大学出版,2000年 《新闻采访:第一线采访手边书》 ,[英]萨利·亚当斯、文弗·希克斯,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8月 《新闻采访36式》,刘善兴 ,2001年1月 第四节 采访方式 直面采访 视觉采访 书面采访 体验式采访 电话采访 网上采访 直面采访 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的采访。(面对面采访) 记者通过提问,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是最早出现的、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 两种类型: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个别采访; 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开座谈会、调查会等。 直面采访 原则: 1、平等对话: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都要不卑不亢。 2、因人而异:切忌用一个模式去套。要研究一般的正常的采访对象,更要研究特殊的非正常的采访对象(采访难度大)。 例: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采访艾滋病毒感染者 3、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紧紧把握采访意图,主动 提问,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外情况,沉着应对;恰当掌握时间。 例:1998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播出记者访问北大中文系88岁的林庚教授的节目 新闻采访中的见面之道 记者与采访对象彼此刚一见面,留下良好印象,对采访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第一印象的前摄作用和泛化作用或晕轮效应)。 风度:言谈、举止、态度、表情、着装等等。 “自己人效应”和“异己人效应” 守时 问候 握手 落座 衣着 视觉采访 视觉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 记者采访时要善于把眼、耳、口、鼻、舌、身等人体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为采访服务。 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接收信息 发现线索 识别美丑 洞察本质 捕捉情景 视觉新闻(情景新闻) 是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从日本共同社一份材料上借用而来的一个术语。 “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情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场景再现 视觉新闻对记者的写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会写视觉新闻,要向新闻名篇学习,同时也要向文学名篇学习。 书面采访 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适合用书面采访的情况 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的情况。但要征得采访对象同意。 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前往采访,但又很有采访的必要。这种情况也可以用电话采访。但书面采访可以给对方比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记者与采访对象近在咫尺,却又无法接近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适合用书面采访的情况 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 ——这是书面采访最大的一个优势 例1:美国记者、作家约翰·根室所著的所谓的世界各大洲“内幕书” 例2:198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春蚕到死丝方尽》 书面采访时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书面采访的缺陷:不能保证每次都得到答复;不能面对面交流。 体验式采访 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弥补“你做我写”缺乏亲身体验的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 体验式采访有助于记者眼睛向下,尽快接近采访对象;有助于获得真知;有助于把报道写得真切感人、有血有肉;有助于记者积累经验、锻炼、培养敬业精神。 体验式采访的例子 例1:1960年我国登山运动员首次攀登上珠穆朗玛峰。新华社对这次登山活动作了出色报道。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登山运动员的甘苦、品质,两次参加了高山适应性行军,和登山队员一起生活了80多天,郭超人、景家栋分别达到6600米高度,陈宗列达到6400米高度,亲自体验了登山队员的生活。最终写出《英雄登上地球之巅》这篇通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2:1995年8月1日创刊的《大河文化报》(郑州),在试刊时便推出一个名曰“记者打工”的专栏,专门刊登该报记者到采访部门“打工”、参加劳动,然后写出的体验式报道。 电话采访 快捷、赢得时间!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地比喻:“快餐式采访”。 新闻采访强调记者要深入现场采访,并不排斥在某些情况下用电话采访。 电话的不断普及,为电话采访提供了便利。 宜用电话采访的情况 联系采访。尽快进入采访“角色“。但有些隐性采访,则不宜事前打电话通知对方、暴露身份。 重大事件、搜集资料。 突发事件、快速报道。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新办“924”政策组合拳深度解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箱,多措并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 售电企业电力交易负荷预测管理导则.pdf VIP
- 发电企业电力市场交易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北斗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解决方案.pdf
- 2023发电企业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管理系统.docx
- KSC20系列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器使用说明书V_1.2.docx
- 一种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系统模型.pdf VIP
- 北斗产业园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docx
- Unit 1 Greetings P1 Greet each other(教学课件)一年级英语上学期(沪教版 2024).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