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手势互动歌唱教学的活力剂利用省略有效突破歌唱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华洁.doc

手势互动歌唱教学的活力剂利用省略有效突破歌唱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华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9 教学体验 68 教学体验 手势互动:歌唱教学的活力剂 ——利用“手势互动”有效突破歌唱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 杭州市萧山区江寺小学 华 洁 2015 年第三期《儿童音乐》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手势是人体最重要的无声语言,是人与人 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最简洁的方式。在歌唱教学中,有时用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意境,通过一个简 单的手势就能明白,并加深体会。本文倡导的“手势互动”是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利用互动的手势 诠释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声音美、韵味美。这种手势源自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意境,让师生 相互表达内心情感体验、撞击着思想,使音乐语言更生动化、形象化,唤起情感共鸣。 “利用手势互动突破歌曲中的难点”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玩中学、学中玩、玩而得”为 目标,把歌曲中难点与手势相结合,设计各种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掌握的教学手势来学习,着眼 细处,规范演唱。本文从音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谈谈运用“手势互动”解决歌唱教学中 的难点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运用“手势互动”解决歌唱教学中的知识技能 “手势互动”打破了歌唱教学中对知识技能训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模式,让学生易 学、乐学,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1.运用“手势互动”建立发声位置 案例: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云》教学片段 同学们学会歌曲后,按照老师的要求,随着音乐节拍向上左右摇摆着双臂有感情地演唱歌 曲。可是,歌声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没有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那种意境,听起来就是没有 韵味。再听再琢磨,原来是孩子们的歌声位置不对,难怪听着那么庸懒,仅有的那一点点气息也 被双手晃得支离破碎。作为教师的我该如何引导呢?“云,云……”立刻计上心头。 师:小朋友,云飘在哪里呀? 生:天空中。 师:你能用手指出来吗? 只见一只只小手在头顶前方举了起来。 师:让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唱给天空中的云听,让你的声音传到它那里去。 此时教师也用上同样的手势,范唱了一句,学生的演唱状态完全和前面不一样,虽然表面上 看上去动作单调了,但整首歌曲的意境却在声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对低段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采用一些直观的、儿 2015 童化的、拟人化的手势,学生便能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掌握歌唱方法。 2.运用“手势互动”解决节奏难点 案例:二年级下册,《猫虎歌》最后一句的教学片段 年第三期《儿童音乐》 “森 林 之 王 - ︱王· 你 服·不 服 ‖” 当第一眼看到这歌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么难的节奏,二年级的学生能唱下来吗?越是 难越想挑战,越能体现手势的魅力。经过反复的尝试、思索,得出了一组比较合理有效的手势。 从小猫神气的样子着手设计,在“森”字处伸出一个手指表示小猫指着老虎,待唱到“王”字时 点三下手指,并配上三下点头,学生起劲地表现出了小猫得意的样子。其实这三下手指正是划出 了这个长音的时值。唱到“你”字收回手,在前一个“服”字双手叉腰并跺脚,“不”字起身, 再一个“服”字重重地甩头。这一串手势看起来复杂,其实学生一跟就会,也非常贴近孩子。 从表面上看,教师忽视了节奏难点,重视了手势的引导,其实正是这种“忽视”让学生感觉 不到歌曲的难点存在,反而轻松掌握了。 3.运用“手势互动”找到音准高度 案例:二年级上册,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段 前两句一样的词不一样的音高,学生往往受前一句影响会把后一句的后三个音都唱成 “2”,连续两遍还是不能解决,于是教师运用手势,把人的身体模仿“大钟”,伸出手指当做 “指针”,“嘀嗒嘀嗒”用手指绕着转半圈,第一个“当当当”握拳向上绕着当”锤子”敲三 下, 第二个“当当当”向下敲三下,这样就清楚明了地区分了音高。学生在手势的带动中找到了 正确的音高,很自然地唱准了歌曲。 师生简单的手势互动,把抽象的音高位置形象具体化了,比老师重复的范唱讲解和学生机械 的模仿练习有效多了,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4.运用“手势互动”掌握力度变化 案例:一年级上册,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片段 处理歌曲时要求学生第一段歌词用f的力度演唱,第二段歌词用p的力度演唱,因为小宝宝睡 觉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在第二段歌词的地方我设计了一个“嘘”的动作——也 就是把食指在嘴边轻轻一放。这个动作一做出来,学生的声音马上就弱了下来,并且每唱到第二 段时学生都会自觉地做一下这个动作。 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一个动作就能让学生把已有的体会运用于歌曲演唱中,做到 了老师要求的强弱对比,而且印象深刻,怎么都不会忘。 5.运用“手势互动”帮助歌词记忆 案例:一年级上册,学唱歌曲《其多列》片段 2015 年第三期《儿童音乐》 歌曲《其多列》4句旋律但有3段不同的歌词,较绕口,对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