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脉诊意义

脉诊是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博的产生和变化是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因此通过脉诊可以辨别脏腑的盛衰,配合望、闻、问三诊可以更正确地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 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这样,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一、切脉原理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有关。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具体分析脉象形成的有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三、脉诊的部位 ?2.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谿三部诊法。其中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候胃气,太 溪脉候肾气。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3.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其位置在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 ?(1)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素问·五脏别论》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入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一难》又指出:“十二经脉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以上说明独取寸口的道理,一是由于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所以,在寸口可以观察胃气的强弱;二是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 会于肺,所以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能反映于寸口脉象。 ? ??? (2)寸口脉的分部及脏腑配属: ? ???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 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 ,名曰关。”即以高骨为标际(桡骨茎突),其稍 为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 脉。 ??? 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难经·十八难》说:“ 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这就和遍诊法的三部九候名同而实 异。 ??? 寸关尺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按照《素问·脉要精微论》所叙述的是: ???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 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 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 ??? 后世对寸关尺分候脏腑,大致均以《内经》为依据而略有变更。如《难经》以小肠 、大肠配心、肺,以右肾为命门;《脉经》以三焦配右尺;张景岳则以膀胱、大肠配左 尺,以三焦、命门、小肠配右尺;《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 、膻中,右寸候肺、胸, 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 三部分候三焦。 ??? 以上所举的几家学说,其分歧点在于大小肠和三焦,而主要的分候五脏的观点是一 致的。目前关于寸关尺分配脏腑,多以下列为准: ??? 左寸可候:心与膻中;  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 ???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 右关可候:脾与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