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第8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ppt

[工程科技]第8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第8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

第8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 本 章 内 容 8.1 高聚物的介电性能 一、分子极化 取向极化 二、介电系数 介电系数ε Debye方程 三、影响高聚物介电系数的因素 三、介电损耗 影响聚合物介电性能的因素 五、高聚物驻极体和热释电性 热释电流TSC 谱 高聚物压电体 2 焦电性 铁电性 材料导电性的划分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高聚物导电性的影响因素 2.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的历史 1862年Lethebi——聚苯胺 1973年,白川英树、Hegger、 MacDiarmid——掺杂聚乙炔(电导率达102s/cm) 1986年,Elsenbaumer R.L.等人得到了可溶性聚噻吩 高分子科学Nobel奖获得者 黑格(Alan J. Heeger,1936~)小传 麦克迪尔米德小传 (Alan G. MacDiarmid,1929~) 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1936~)小传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研究得 较为深入的品种有聚乙炔、聚对苯硫醚、聚对苯 撑、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以及TCNQ传荷络合 聚合物等。其中以掺杂型聚乙炔具有最高的导电 性,其电导率可达5×103~104Ω-1·cm-1(金属铜的 电导率为105Ω-1·cm-1)。 导电高分子的掺杂 例如,在聚乙炔中添加碘或五氧化砷等电子受体,由于聚乙炔的π电子向受体转移,电导率可增至104Ω-1·cm-1,达到金属导电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聚乙炔的电子亲和力很大,也可以从作为电子给体的碱金属接受电子而使电导率上升。这种因添加了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而提高电导率的方法称为“掺杂”。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导电性可以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导体之间变化,——不同的吸波性能 密度小——轻 加工性能——薄 稳定性较好——高温使用 二 击穿形式 三 影响抗电强度的因素 8.4 高聚物的静电作用 4.雷达隐身材料 1983年他的研究论文《关于聚乙炔的研究》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奖,还著有《功能性材料入门》、《物质工学的前沿领域》等书。 196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 部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于该校资 源化学研究所任助教 197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1979年回国后到筑波大学任副教授 1982年升为教授。 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74年日本筑波大学H.Shirakawa在合成聚乙炔的实验中,偶然地投入过量1000倍的催化剂,合成出令人兴奋的有铜色的顺式聚乙炔薄膜与银白色光泽的反式聚乙炔。 Ti(OC4H9)4 Al(C2H5)3 H-C≡C-H 1000 倍催化剂 温度 10-8~10-7 S/m 10-3~10-2 S/m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现 1975年,G. MacDiarmid 、 J.Heeger与H.Shirakawa合作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当聚乙炔曝露于碘蒸气中进行掺杂氧化反应(doping)后,其电导率令人吃惊地达到3000S/m。 聚乙炔的掺杂反应 1980年,英国Durham大学的W.Feast得到更大密度的聚乙炔。 1983年,加州理工学院的H.Grubbs以烷基钛配合物为催化剂将环辛四烯转换了聚乙炔,其导电率达到35000S/m,但是难以加工且不稳定。 1987年,德国BASF科学家 N. Theophiou 对聚乙炔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良,得到的聚乙炔电导率与铜在同一数量级,达到107S/m。 后续研究进展 导电 高分子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由普通的高分子结构材料与金属或碳等导电材料,通过分散,层合,梯度聚合,表面镀层等复合方式构成,其导电作用主要通过其中的导电材料来完成.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其高分子本身具备传输电荷的能力. (二)、导电高分子分类 1、结构型导电高分子 聚乙炔、聚对苯撑、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等属于本征型导电高分子。 这些材料分子链结构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长程共轭结构,以单键隔开的相邻双键或(和)三键形成共轭结构时,会有π-电子云的部分交叠,使π-电子非定域化。 曾有理论认为这类高分子的导电性与π -电子的非定域化有关,π-电子类似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与聚乙炔相比,它们在空气中更加稳定,可直接掺杂聚合,电导率在104S/m左右,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2.2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按其结构特征和导电机理分类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 电子导电聚合物 离子导电聚合物 氧化还原型聚合物 1.电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