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研究系列之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型研究系列之三]

[课型研究系列之三] 诵读领悟课型例说 澄海区教研室 林爱平 新课程呼唤教法改革,但改革并非否定传统,尤其是母语的教学。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有很多精华,至今仍然必须重视、继承与创新。比如诵读,过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现在仍然是必须继承的教法,特别是很多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和现代散文的教学,运用诵读方法引导学生领悟,仍然是这类文章教学的主教法。 基于此,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有意识通过说课、开课和评课来构建诵读领悟课型,下面就以《岳阳楼记》为例,简要说明本课型的操作程序。 诵读领悟型:以朗读指导、训练为主线,从浅入深领悟文本含义。必须明确,诵读不只是多读,而是以读组织课堂教学,每一次读带有不同目的,以达到以读助解,当堂成诵的目的。 其基本程序是:读顺→读懂→读悟。 读顺阶段的重点是朗读指导; 读懂即在读中解词悟句,读懂表层意义; 读悟就是在读中悟文章特色,悟人文意蕴。 (一)读顺 指重视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得顺畅,能读得顺畅,就等于能初步理解文意。 目前,老师们的指导一般多是注重字的读音准确与否,至于其他方面的指导还不是很到位。这与老师朗读的基本功欠扎实有关,因此,必须自觉进行朗读基本功的自我学习、训练。其实,除了读准字音这个基本要求外,老师们的指导还应包括: 朗读的基本技巧 朗读指导的基本程序:理解文意,确定基本格调—处理好语法、逻辑停顿—处理好语调,自然表达情感。 至于朗读的基本功,最本质的有两项:一是停顿的处理;二是语调的处理。其基本内容如下: 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再经过不断训练,就能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这里再强调两个要点: 1.朗读的节奏要鲜明。《岳阳楼记》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不要读破句。如:衔/远山,吞/长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句子开首第一个音节后面都要稍作停顿,这是句内层次所决定的。像“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刻”带出宾语,必须停顿,“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如果节奏错误就说明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还不够准确。 2.要注意感情基调(语调),读出一点语气。像表达庄重、谨慎、沉郁、悲哀、疑惑等情味的,要缓读;表达快活、确信、愤怒、恐怖、怨恨等情味的,要急读。读出语气,主要是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四种语气。这有一定的难度,在起始阶段教师无妨作一点示范性的说明。现在的学生习惯于快读,字音、停顿和语气上的毛病往往淹没在快读之中。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放慢读的速度,每分钟以读110—120字为宜,这是正确朗读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学生朗读中的缺点错误才能得到及时纠正。 至于“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先范读,然后再播放录音,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对照书本,一字一音听读;也可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注音,再自行查字典,自主朗读两遍;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将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放录音,学生无须对书,只专心听也可。然后或前后或左右两人合作,轮流朗读,互相正音。教师巡行于行间,随时解决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要能读得顺畅且声情并茂,并争取在课堂上能成诵或基本成诵。很多老师总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往往把背诵当成课后作业来处理,成为学生的负担。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就必须把背诵移到课堂上来,置于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实现成诵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诵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读懂 就是要解说关键词义,弄清字面上的意思。教师要讲得精练,不需要讲的(学生已经明白的)和不该讲的(讲了学生也难以接受的)都不讲,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不讲成两句。 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的教法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其实,那些学生一看就懂、一点就通的句子逐一翻译,有什么必要?至于与读文言文不足万字的学生讲什么“宾语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定语后置”(如“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状语后置”(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之类的语法规则,近乎故弄玄虚,正如俗语所说“你不讲我倒明白,你一讲我反而糊涂了。”一节课,“不需要讲的”和“不应该讲的”东西太多,老师上课时间紧而学生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那么,那些才是“需要讲”和“应该讲”的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文段内容确定要理解什么词、句,估计学生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需要点破。 例如,有些字词的注释有意译的成分,估计学生看了可能仍不懂的,当要再提及。 如,文中“越明年”,教材简单注释为“到了第三年”,对此,老师应进一步指出:不能简单地把“越”等同于“到”,此处的“越”是“度过、超出、经过”之意,如同义复词“越过”,“越”就是“过”;而“越冬”就是“过冬”。 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经常出现,但词义已发生变化的,即使有注释,也还是需要再适当的点拨、强调。如“前人之述备矣”中“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