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研究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征研究 叶双根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316004) [摘要] 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是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与退化的表征与警示。近20a来,浙江近岸赤潮濒发,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时间增长,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近20年来浙江近岸海区赤潮发生特点,以及在浙江海域开展的赤潮监视监测工作,并对21世纪浙江近岸的赤潮监视监测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浙江近岸海域; 富营养化; 赤潮; 特征; ies on red tid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Ye Shuang-ge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Zhejiang oceans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 China) Abstract: Harmful algal blooms(HABs)is one kind of abnormal phenomerna of marine ecology as a token early warning of degradation in marine ecosystem. In the last 20 years, HAB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 in ranges and lasting duration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to some extent, HAB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ies of zhejiang provinces. Both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HABs and related conductions and achievements of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in the last 20years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In addition, a brief prospect on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for HABs in 21 century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is also provided. Key word : Zhejiang coastal water; eutrophical;red tide;characteristics; 1前言 浙江沿海港湾众多,有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等优良港湾,是许多经济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和索饵场所,还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近20年来,由于沿岸工业迅速发展和农田化肥的大量使用及陆域水土流失的加重,进入海域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不断加重,海域富营养程度日趋加重;浙江沿岸又受长江冲淡水及沿岸上升流的影响[1] ,交汇处形成羽状锋面,产生辐聚带,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得浙江近岸海域成为我国赤潮灾害的多发区之一。统计表明,在过去的70年间,浙江近岸海域曾有155次赤潮记载。其中80年代之前仅有3次,80年代27次,进入90年代达到了59次之多,2000及以后仅有的4年中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6次。这一方面反映了90年代以来,由于加强了赤潮的监测监视,以及近岸海域各种海洋调查活动的频繁展开使得发现赤潮的机会相对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赤潮发生的频率有明显的上升甚趋势,已经对浙江近海渔业和养殖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通过对浙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变化分析,找出赤潮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对加强海域环境管理,减少赤潮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材料与方法 本文根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1992~2002年的监测资料,收集了历年来有关浙江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记载,对浙江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对赤潮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水质有机污染评价采用蒋国昌(1987)提出的水质指数法[2]:A=CODi/COD0+Ni/N0+Pi/P0-Doi/DO0,式中CODi、Ni、Pi和Doi分别为化学耗氧量、硝酸盐、磷酸盐和溶解氧的实测值,COD0、N0、 P0、 DO0为水质标准值。此处采用海水一类水质标准[3],其值分别为3 mg/L、0.1 mg/L、0.015 mg/L和5mg/L;A的临界值为2,若大于2,说明水质已经受到有机物污染,有机污染评价标准见表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