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江一中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
曲江一中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
(总分150分)
一、*25)
1.原始农业来源于( )
A.采集经济 B.种植经济 C.渔猎经济 D.养殖经济
2.小农经济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
A.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对封建国家的依赖性强 D.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3.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是一种(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
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租佃关系发生的变化是( )
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B.自耕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C.佃农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减弱 D.自耕农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减弱
5.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的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6.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是在( )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南宋时期
7.宋元时期新兴的纺织业部门是( )
A.丝织 B.麻纺织 C.毛纺织 D.棉纺织
8.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9.中国历史第一次货币统一出现在(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 唐朝
10.汉代贯穿亚欧大陆的东西交通线的起止点是( )
A.长安 罗马 B.长安 西域 C.广州 天竺 D.广州 大食
11.对明清两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
12.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产生的影响是()
A.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冲破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13.唐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物质是( )
A.丝绸 B.茶叶 C.瓷器 D.纸张。
1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D.纸币的使用范围很广。
15.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16.封建王室支持航海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显示国威 B.寻求财富 C.宗教征服 D.发展经济
17.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欧洲与亚洲、、、、……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5分)
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5分)
三、*3)
(1)、、、、、、、、、、、、、、、、、、、、、、、
文档评论(0)